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王自强简介

王自强简介

淘名人 2024-02-05 09:52 热度:

王自强

王自强,1938年11月12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定海,固体力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王自强1963年2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198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88年8月—1989年1月任美国布朗大学工学院访问教授;2000年3月—2000年9月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研究所访问教授;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自强长期从事固体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自强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8年11月12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浙江定海

人物经历

1938年11月12日,王自强出生于上海。

1963年2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力学系。

1986年起,任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

1981年3月—1983年3月,任英国谢菲尔德大学(Sheffield)高级访问学者。

1988年8月—1989年1月,任美国布朗大学(Brown)工学院访问教授。

1990年1月—1990年7月,任法国ENCP大学材料研究设计中心访问教授。

1996年3月—1996年6月,任瑞典Lulea大学固体力学系访问教授。

2000年3月—2000年9月,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工程研究所访问教授。

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王自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自强开展了弹性稳定理论、断裂力学、塑性应变梯度理论、细观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对裂纹尖端弹塑性场和断裂准则的研究中,建立了裂纹顶端弹塑性高阶场和J-K断裂准则,求得了异质界面裂纹顶端弹塑性奇性场,设计了三点弯曲偏裂纹和四点剪切复合型裂纹试样,为压电材料能量释放准则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应变梯度理论研究中,发现高阶应力导致数值分析困难和复杂的额外边界条件,提出了一种新的不含高阶应力的应变梯度理论,成功阐明了细铜丝扭转、微薄梁弯曲、微压痕及裂纹尖端场的尺度效应;建立了固体理论强度的一种严格算法,获得了金属铝和双原子组分材料 -SiC在各种加载方式下理论强度的预测。

学术论著

截至2019年7月,王自强已发表学术论著191篇(册)。SCI收录101篇,EI收录90篇,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记载了他引735次,编著专著3部,其代表论著有《理性力学基础》《高等断裂力学》《塑性细观力学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4年8月—1998年11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

1998年11月—2002年11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

2002年11月—2006年11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2006年11月—2010年11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2010年5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

2010年11月—2014年11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2014年11月—2019年10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十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2015年—2020年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八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19年10月

中国力学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名誉理事

人物评价

“王自强对弹塑性断裂力学高阶场理论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评)

“王自强推动了固体力学与物理力学交叉研究稳步向前发展。”(力学家魏悦广院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