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良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秋良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省黄冈市
出生日期:1965年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高磁场超导磁体科学》《磁共振成像系统的电磁理论与构造方法》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5年,王秋良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团陂镇星月庵村。
1986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1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低温工程专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4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获得工学博士学位。
1996年,毕业于日本九州大学工学部超导科学研究中心。
1996年—1997年,在韩国科技部的资助下,在韩国电气研究所工作。
1998年—2000年,在韩国三星高等技术院担任高级研究员,从事大规模超导聚变装置研究。
1999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0年—2002年,在英国牛津仪器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从事极高磁场的NMR和MRI超导磁体系统。
2003年—2004年,在德国重离子加速器中心担任客座教授,从事加速器二极磁体技术研究。
2006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5年7月31日,入选中国科学院
主要成就
王秋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秋良长期从事高磁场超导磁体科学研究,重点涉及复杂电磁结构的极高磁场超导磁体基础科学与技术问题,解决了在特种科学仪器等国家重大需求方面的科学与技术问题,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建立了复杂电磁结构特殊冷却方式超导磁体的理论体系,获得了实际工程应用的关键技术。
王秋良系统地构建了极低温复杂迫流冷却大规模磁体多物理场耦合理论,并被用于国际大科学工程磁体设计与系统运行。提出了无液氦复杂电磁结构磁体逆问题的解算方法和系统工程设计原理,发明了强磁聚焦与电子回旋复杂电磁结构磁体系统、开放及超短腔核磁。率先在国际上开展了复杂磁场分布的高热容与热导无液氦超导磁体技术研究,发明了相关磁体工艺与热管技术,减少系统冷却时间6h及抗>3-5g的低温系统。
王秋良首次研制成功无液氦闭环运行抗电磁干扰磁体、空间探器、超大分离间隙、物质结构分析与介入医学等的磁体系统。发明了多种电磁与低温结构
社会任职
王秋良担任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高级会员,中国电工技术学会高级会员,IEEEMembers会员,美国MIT物理系客座教授,ICE/TC90工作组成员,国家863计划专家组成员和咨询专家。
人物评价
王秋良是超导磁体与强磁场应用领域资深专家,在强电磁装备、无液氦超导磁体、磁共振设备等领域多有建树,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性成果。(湖北大学评)
王秋良在强电磁装备构造理论、设计方法与成套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成果,为中国强电磁装备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北京分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