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卫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汪卫华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省宁国市
出生日期:1963年7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3年7月,汪卫华出生于安徽省宁国市。
1987年,汪卫华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学位。
1990年,汪卫华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获得硕士学位。
1993年,汪卫华毕业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
1994年至1997年,汪卫华先后在德国格廷根大学、柏林Hahn-Mitner所作博士后和洪堡学者。
1999年,汪卫华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3年,汪卫华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基金支持。
2015年7月31日,汪卫华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同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2016年11月,汪卫华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汪卫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汪卫华针对非晶形成机理的难题及非晶新材料探索的挑战,提出用弹性模量为参量来调控非晶结构和性能的思想,建立了弹性模量判据,实现了非晶合金组成和性能的半定量预测和调控。研制出多种新型非晶材料;提出了流变单元模型,解释了非晶强度和形变等力学及流变行为的物理机制,为调控非晶的力学性能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该模型,建立了结构非均匀性强化设计新方法,合成出系列高韧性的非晶合金,为解决非晶合金脆性难题、推动非晶材料的应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12月,汪卫华在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Advanced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B, Applied Physical Letters等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500余篇,在Advanced Materials, Prog. Ma
社会任职
汪卫华担任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人物评价
汪卫华主要从事非晶材料的研制、物理和力学性能的基础研究,在块体非晶合金形成机制和新材料开发、形变机制、物性等方面做出了系统性和创性成果。(郑州大学高层次人才办公室评)
汪卫华所带领的研究组是中国国内空间材料研究任务的主要承担单位之一,在完成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神州号飞船应用任务中做出了贡献。(中国科学院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