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文铨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陶文铨
外文名:Wen-quan Tao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绍兴
出生日期:1939年3月
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数值传热学》、《传热学第四版》
主要成就:2003年获得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200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经历
1939年3月,陶文铨出生于浙江绍兴县陶堰镇,高中就读于绍兴市稽山中学。
1957年,高中毕业后报考了交通大学动力工程系锅炉专业,录取后直接到西安报到。
1962年,从西安交通大学本科毕业后,继续在西安交通大学杨世铭教授指导下就读研究生。
1966年,研究生毕业之后在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开始了执教生涯,先后担任助教(1966年-1978年)、讲师(1978年-1986年)、教授(1986年-)、博士生导师(1990年-)。
1980年,赴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机械系传热实验室进修(-1982年),师从E.M.Sparrow教授。
1983年,陶文铨根据在美国进修时的体会,把热工实验室建成了西安交通大学第一个对研究生全天候开放的实验室。
1988年,陶文铨编著的《数值传热学》由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9年,西安交大热工教教研室的“锐意改革,全面提高热工课程的教学质量”获得中国第一次国家级优秀教学
主要成就
陶文铨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陶文铨长期从事传热学及其数值模拟方法与工程应用的教学与研究,推动与促进了中国计算传热学科的形成与发展;提出了分析对流项离散格式稳定性的符号不变原理与处理不规则区域的组合网格思想;提出了绝对稳定的对流项离散新格式和处理不可压缩流场速度与压力耦合关系的全隐算法,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收敛速度;在强化传热方面,提出与研制了多项高效强化传热新技术。
强化传热
在强化传热方面,提出与研制了多项高效强化传热新技术,研究了基本理论与工程应用、电子元器件的冷却技术、湍流模型及其工程应用、高效换热器的优化设计与研发、微细尺度流动和传热的研究、多尺度系统/过程建模。
数值计算
在数值计算方面,陶文铨提出了分析对流项离散格式稳定性的符号不变原理与处理不规则区域的组合网格思想;提出了绝对稳定的对流项离散新格式和处理不可压缩流场速度与压力耦合关系的全隐算法,提高了计算精度和收敛速度。
成果奖励
年份 | 项目名称 | 奖项名 |
---|
获奖记录
时间 | 奖项 | 颁奖单位 |
---|---|---|
1985 | 陕西省优秀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1990 | 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事部 |
1991 | 政府特殊津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
1994 | 优秀教师特等奖 | 宝钢教育基金委员会 |
2001 | 全国师德先进个人 | 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 |
2003 | 国家级教学名师奖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
2004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先进个人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
2006 | 五一劳动奖章 | 中华全国总工会 |
2006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进步奖 | 何梁何利基金评选委员会 |
2019 | 最美科技工作者 | 中宣部等 |
2021 | 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 教育部 |
2021 | 第三届杰出教学奖 | |
参考资料来源: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来源 |
---|---|---|
2001年 | 能源动力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热工课程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任委员 |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传热传质专业委员会委副主任委员 | ||
2003年-2006年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七届)副主任委员、主编 | |
2007年-2010年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八届)副主任委员、主编 | |
2011年-2014年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九届)副主任委员、主编 | |
2015年-2019年 |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第十届)主任委员 | |
《ASME Journal of Heat Transfer》Associate Editor | ||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Mass Transfer》中国地区事务Associate Editor | ||
《International Communication in Heat Mass Transfer》中国地区事务Associate Edit |
人物评价
陶文铨是国际数值传热学知名专家,长期从事传热学及其数值模拟方法与工程应用的教学与研究,推动与促进了中国计算传热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他长期坚持在本科生教学第一线,从1966年以来陶文铨教授所开设的“传热学”,“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数值传热学”,“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等课程听课人数超过4000人,为中国能源动力事业科培养科学技术骨干做出了重要贡献(《科学中国人》评)。
兰州交通大学的王良璧教授:跟随陶先生学习是无比幸运与自豪的事情。陶先生奋发向上的思想哲学,即“勤奋、进取、求实、融洽”的团队精神令王良璧受益终身。
“弟子盛聚新长安,先生风格赞不完,俯首执教育三千,潜心数传探桂冠。”陶先生弟子、能动学院唐桂华教授深情赋诗一首,以表达对恩师的敬爱之情。
“能源无限,动力澎湃。陶先生是我们能动学院的无尽源泉。”能动学院院长严俊杰表示,陶先生勤耕不辍,孜孜不倦的崇高精神品质将永远激励着交大能动人在建设世
先进事迹
陶文铨获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1989年),一等奖3项(2001年,2009年,2018年),二等奖3项(2001年2项,2005年1项),2001年被评选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3年被评选为首届国家教学名师,2015年被评选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陶文铨积极协助杨世铭教授编写、改写《传热学》第1版,第3版及第4版,独立完成了第5版的编著工作。《传热学》第1到4版自出版以来,共印刷20余万册,已经被国内外引用12100余次。积极编著本、硕、博的计算传热学教材,先后出版了本科生教材《计算流体力学与传热学》,研究生用教材《数值传热学》及适合博士生的《计算传热的近代进展》。教材《数值传热学》被清华大学、上海交大等多个高等学校采用。《计算传热学的近代进展》2002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自2000年以来在有关期刊上发表教改论文十余篇,积极承担三个层次学生的传热学及计算传热学的教学工作。
人物影响
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教育基金
2013年10月21日在陶文铨院士75寿辰之际,由陶先生的弟子、相关企业发起并捐赠设立的西安交通大学陶文铨教育基金成立,基金设陶文铨奖教金和陶文铨奖学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