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邱大洪简介

邱大洪简介

淘名人 2024-02-05 17:20 热度:

邱大洪

邱大洪,原籍浙江吴兴(今属湖州南浔),1930年4月6日生于上海。海岸和近海工程专家,大连理工大学教授、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邱大洪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1958年担任当时亚洲最大的大连渔港技术总负责人;1973年担任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原油输出港大连新港的主要技术负责人;1983年担任开发中国南海北部湾的石油资源联合设计组组长和技术总负责人。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邱大洪主要从事海岸工程、港口工程和近海工程中的应用基础和工程设计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邱大洪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30年4月6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主要成就:中国海岸和近海工程学科的开拓者之一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邱大洪文集》,《港及港工建筑物》,《工程水文》,《波浪理论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人物经历

1930年4月6日,邱大洪生于上海。童年时,祖母和父亲对他教育很严。3岁跟姐姐上一所教会办的幼儿园,5岁又跟姐姐上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中学是在上海南洋模范中学度过的。

1947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他记的笔记全用英文,印刷体写得工工整整;他从参考书上找来各种练习题,从头做到底,他还担任了学生自治会干事。

1949年初参,加工作团,到城里做了近两个月宣传工作,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

1951年,毕业被分配到大连工学院(现大连理工大学),开始从事高等教育和科技工作。他曾为4位教授、副教授担任助教,帮助开设了工程法及画法几何、测量学、土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

1952年,跟着力学家钱令希教授从事新中国第一个海港工程专业的创建工作,协助开设港口工程课,开办港工培训班,并结合中国港口建设的实际,指导第一届毕业生做毕业设计。

1955年,开始主讲专业课。

1956年,在中国力学学会成立大会上宣读《关于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邱大洪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邱大洪主要从事海岸工程、港口工程和近海工程中的应用基础和工程设计方面的研究和技术工作。在波浪理论和实验研究方面,对浅水区椭圆余弦波理论的工程应用,不规则海浪和椭余波对常见海工结构作用力的实用计算法,波浪在海床中的渗流与海工结构的相互作用等进行了理论和实验研究。从50年代末起,参加过许多重点工程的设计、研究和施工。进行混凝土海上采油平台的可行性研究,任五高校联合设计组组长和技术总负责人。进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管桩式新型码头研究,所提出的双排管桩新结构在连云港建成试验工程段。

研究领域&研究成果

从20世纪50年代末起,参加过许多重点工程的设计、研究和施工。进行混凝土海上采油平台的可行性研究,任五高校联合设计组组长和技术总负责人。进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大管桩式新型码头研究,所提出的双排管桩新结构在连云港建成试验工程段。

1971年,在塘沽参加工程实践期间,参与了海五井沉浮式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邱大洪现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大连理工大学土建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顾问,中国海洋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

曾任: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和近海岸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全国政协第八届委员、第九届常委

九三学社第九、十届中央委员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四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第二、三、四、六、七届学科评审组成员

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学科组成员

国际近海力学及极地工程会议流体力学委员会委员

中国海洋学会第五届常务理事、第六届顾问

中国海洋湖沼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2007-)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名誉理事长(1999-2007)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1985-1999)

中国海洋工程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1979-1985)

《海洋学报》、《水利学报》、《海洋工程》、《港口工程》、《海洋通报》等杂志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邱大洪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多年来他一直在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他注意言传身教,教育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他多次带领学生到海岸工程现场,在工程实际中学习,向第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引导他们走青年知识分子健康成长的道路。他教育过的毕业生,不少人已成为社会主义建设岗位的领导和业务骨干。(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