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晋仁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倪晋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西省山阴县
出生日期:1962年8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风沙两相流原理及其应用》
主要成就:201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发表论文数量:200余篇(截至2019年7月)
人物经历
1962年,倪晋仁出生于山西省山阴县安荣村。
198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水利学院治河工程系。
1985年,获得清华大学水利工程系水力学及河流海岸动力学专业硕士学位。
1989年,获得清华大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地貌学专业,从事博士后研究(至1991年)。
1991年,进入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1991年-1992年)、教授(1992年-)、博士生导师(1994年-)。
1992年,获得国家教委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
199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中青年人才专项基金。
1995年,入选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同年,组织创办北京大学环境工程研究所。同年主持中国第一个工程环境监察审核项目。
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998年,前往牛津大学工程力学系做访问学者(至1999年)。
1999年,组织第8届国际水沙科学学术会议。
2000年,创建了北京大学环境工程
任免信息
2020年3月26日,经中共中央统战部与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和有关单位协商、考察,经部同意,拟聘请倪晋仁为首届国家特邀自然资源监察专员。
2023年3月12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主席会议通过,倪晋仁为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倪晋仁主要从事两相流基本理论及其在动力地貌学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中的应用研究,重点研究高含沙固液两相流和风沙运动机理主,提出了基于河流物质通量的流域综合治理理念,开发了水体氨氮与有机污染物削减的关键技术。
在固液两相流方面:从动力理论的颗粒微观运动分析入手,提出了高浓度固液两相流运动的描述方法,找到了高浓度和低浓度两种情形下颗粒速度分布函数之间的关系,理论模型能够同时描述低浓度和高浓度固液两相流运动,克服了传统方法的缺陷。
在风沙两相流方面:获得了国内外最系统和全面的一整套风洞实测资料;提出了能同时反映跃移层内、外挟沙气流流速特性的风速廓线确定方法,获得了能充分反映粒径影响的风速分布和输沙率公式,揭示了风洞尺度变化及边壁对风沙运动的影响。提出了流域水土流失快速评估方法、河流系统健康评估方法和基于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目标和多约束条件的填海工程综合优化方法,在实际中得到了应用。
提出了适用范围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参考资料 |
---|---|---|
1993年 | 组织创办《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编委会主任 | |
1996年 | 欧盟科技合作(INCO-DC)项目负责人 | |
1998年3月-200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
1999年 | 国际水沙科学协会(IASWS)常务理事 | |
2003年3月-200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人口资源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 | |
2008年3月-201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
2014年 | 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第四届) | |
2016年 | 青海省“高端创新人才”杰出人才(柔性引进) | |
2016年12月 | 环保部国家环境咨询委员会委员 | |
2016年12月8日 | 青海大学双聘院士 | |
2017年 |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第八届) | |
2017年 | 中国科学院学术顾问 | |
—— | 教育部科技委地学与资源环境学部委员 | |
—— | 水利部科技委委员 | |
—— | 特邀国家土地监察专员 | |
—— | 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常务理事 | |
—— |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 |
人物评价
倪晋仁致力于水沙科学与环境工程交叉的跨学科研究,在河流动力学、河流地貌学、河流污染控制技术领域做出过突出贡献,获得多项国际学术认可、国家级荣誉,他用不事雕琢却又坚韧不屈的品格诠释着钟情所学。(北京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