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刘广均简介

刘广均简介

淘名人 2024-02-05 22:18 热度:

刘广均

刘广均,回族,1929年7月15日出生于天津,同位素分离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刘广均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52年—1963年任教于清华大学物理系;1963年—1982年任职于二机部504工厂,历任副总工艺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1982年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刘广均主要从事铀同位素分离专业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广均

国籍:中国

民族:回族

出生日期:1929年7月15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出生地:天津

人物经历

1929年7月15日,刘广均出生于天津市。

1947年—1948年,就读于河北省立天津中学。

1948年—1952年,就读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52年—1963年,任教于清华大学物理系。

1956年—1958年,在莫斯科动力学院进修同位素分离专业。

1963年—1982年,任职于二机部504工厂,历任副总工艺师、副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1982年,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研究员。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成就

刘广均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广均在生产厂时负责生产技术工作,参与并组织采取多项革新措施,特别是在技术改造和提高级联效率的措施上作出了正确决策,使浓缩铀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提高;在担任国家“七五”重点攻关项目离心机研制的技术总负责人期间,通过协调组织总体设备研制的六大环节,推动了研制进度;在分离理论研究方面,提出扩散级联最佳运行条件的三种判据,阐明了浓度干扰的传播规律;在气体分子运动论方面,提出了建立玻耳兹曼方程式的模型方程的一种新方法,推导出轻微稀薄气体中的熵增量公式。

学术论著

刘广均编著的主要论著有《数值模拟高能中子照相》《托卡马克等离子体内部输运壁垒中电磁ITG模》《基于闪烁光纤阵列快中子照相系统的点扩展函数数值研究》《玻耳兹曼方程式的一种模型方程式及其对于平面Couette流问题的应用》《对玻尔兹曼方程式解法的讨论》《二元混合气体玻耳兹曼方程式的一种模型方程式》等。

科研奖励

时间

奖励名称

1985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8年3月—200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8年6月—2000年6月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九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2000年6月—2002年6月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第十届常务委员会委员、副主任


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核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核学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


中国核学会同位素分离分会主任委员


天津市核学会理事长


《核科学与工程》编委


天津市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清华大学天津校友会名誉会长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兼职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刘广均10岁那年,他的父亲病故。由做小学教员的母亲带着他维生,生活困难。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的母亲,对刘广均有一个要求,就是好好读书。幼年的刘广均并不喜好读书,直到高中,开始对科学感兴趣,尤其是物理学。

婚姻家庭

刘广均的妻子是谢慧琼。

人物评价

“刘广均是中国铀同位素分离技术研究事业的主要开拓者之一。”(清华校友总会评)

“刘广均是严谨的老专家,实事求是的科学家,谦和的长者,让人敬重的导师,在扩散法的应用和离心法的理论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评)

“刘院士有着高尚的品格,严谨的工作作风,献身事业、追求真理的革命精神,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孜孜不倦、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图名利、埋头苦干的实干精神,为促进核工业又好又快又安全地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时任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长利评)

人物影响

方程式命名

刘广均在同位素分离理论研究及气体分子运动论研究方面建立了稀薄气体下输运模型方程,被国外专家称为“刘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