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皋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皋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江西省南昌市
出生日期:1929年1月2日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大坝抗震技术的发展》
主要成就: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29年1月2日,生于江西南昌。
1951年,清华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及水利工程专业毕业,同年到大连工学院任教。
1951年至1954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及大连理工学院水能利用研究班学习,获优秀毕业证书。
1954年8月,林皋研究班毕业后继续留校任教。
1958年,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教研室副主任。
1962年,任大连理工大学副教授。
1964年,受命担任大连理工大学水工研究室副主任职务;10月,林皋作为“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出席了全国青联大会。
1978年6月,林皋接受了对丰满大坝进行抗震安全评价的任务。
1980年,任大连理工大学教授。
1981年起,任水工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生导师。
1984年7月20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林皋科研成果
科研综述
林皋长期从事水工结构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水坝抗震理论和模型实验技术,地下结构抗震分析,混凝土结构动态断裂技术理论研究方面,为学科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代表性工作有拱坝等复杂壳体动、静力分析的“拱梁模态法”坝与地基动力相互作用的计算方法大坝和核电厂海域工程结构抗震安全评价的动力模型破坏试验的仿真模拟技术加载历史对混凝土材料的多轴强度与损伤特性的影响等。
从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从事大坝等工程建筑与震动波动、混凝土结构动态断裂、工程建筑物抗震设计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在解决大坝、海港、核电厂等工程实际问题的关键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林皋和日本东京大学、罔山大学,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院校的教授建立有合作研究与学术交流联系。为中国十余座大型混凝土坝工程、土石坝工程、海港码头工程,核电厂建筑工程等负责过抗地震安全评价方面的研究与试验工作,参与编制了工国水工建筑物抗地震
社会任职
1983年,林皋教授出席全国工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并当选全国总工会第十届执行委员。
2011年,任赣州一中荣誉校长。
大连理工大学振动与强度测试中心主任,土木系学位委员会主任。
人物评价
为人正,为学严,为师贤,这是林院士教学科研和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如今,虽已到怡享天年的耄耋之年,可他却“不用扬鞭自奋蹄”,只争朝夕,在推进祖国教育和科技事业、实现科技兴国战略的道路上继续前进。(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评)
面对新领域、新技术、新理念,他依然孜孜不倦、从零学起。矢志一生,老骥伏枥,林皋院士用60多年时间建起一座科学技术之坝,一座育才为人之坝。(大连新闻网评)
作为首批博士生导师,他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为每个学生的前行铺平道路。他信任自己的学生,更为杰出的他们感到骄傲。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亲力亲为,言传身教,学生写的文章,大到文章结构、公式推导,小到遣词造句、标点符号,他都亲自过问,严格把关。他为学生倾尽所有,即使身体不适也要坚持帮助学生说明研究思路和方法。他以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诠释着教师的神圣职责,更是以正直朴实的作风、勤奋刻苦的态度立足科学前沿,报国图强。(大连理工大学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