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远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赖远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龙南
出生日期:1962年8月16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2年08月16日,赖远明生于江西龙南。
1979年09月至1983年07月,在江西理工大学学习,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09月至1986年07月,在兰州交通大学土木系学习,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6年09月至1999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学习,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8年07月至2000年05月,担任兰州交通大学土木系教授。
1998年08月至1999年08月,担任拉瓦尔大学访问学者。
2000年05月至2003年04月,作为博士后工作于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博士后流动站。
2000年06月至2006年05月,在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工作。
2011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院士。
2012年09月至2016年06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2016年06月至2019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2019年12月至2
主要成就
赖远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赖远明提出了冻土的强度准则,建立了冻土的多屈服面、非关联的广义弹塑性本构模型和冻土蠕变损伤统计本构模型。研究了块碎石层的降温效果及降温机理,建立了块碎石类路基流体-固体耦合传热温度特性分析的数学模型,研发了具有多级降温机制的U形块碎石路基和通风管-块碎石复合路基等“主动冷却路基”的结构新形式,提出了寒区工程的冻害预报方法和综合防治技术。
科研项目
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类型 | 项目进度 |
---|---|---|---|
2000年1月—2002年12月 | 西部寒区道路及隧道工程的设计计算理论研究 | 中国科学院项目 | 已完成 |
2002年1月—2004年12月 | 西部寒区隧道工程的计算理论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已完成 |
2003年1月—2006年12月 | 青藏铁路冻土路基结构的设计理论研究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 已完成 |
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 | 青藏铁路片石通风路基在长期使用条件下的可靠性及其维护措施研究 | 铁道部科技项目 | 已完成 |
2005年 |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任职机构 | 职务 |
---|---|---|
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 | 《开放地质学杂志》 | 编委 |
2008年12月至2012年12月 | 《寒旱区科学(英文版)》 | 执行副主编 |
2010年11月至 2015年12月 | 《ISRN Civil Engineering》 | 编委 |
2012年5月至2016年5月 | 《岩土工程学报》 | 编委 |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 | 《寒冷地区科学与技术》 | 编委 |
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 |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英文版)》 | 编委 |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 编委 |
人物评价
他(赖远明)以其刻苦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在科学研究中做出的卓越贡献,深得海内外学者的赞赏与敬佩。赖远明在工作上富于创新、勇于探索,生活上艰苦朴素、平易近人,在教书育人上也是学风严谨、诲人不倦。(中国科学院大学记者团温超评)
赖远明院士多年深耕专业,不懈探索,为国家建设、家乡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时任江西省龙南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余美华评)
他(赖远明),用“科技魔法”帮助解决了青藏铁路修建中的冻土难题,让它服服帖帖地为青藏铁路服务;他,就是从江西龙南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走出来,如今,成长为中国乃至世界冻土领域研究的“领头羊”。(中国科学院评)
赖远明曾以“不破楼兰誓不还”的精神,破解了青藏铁路修建中冻土如何“保冷”的世界级难题,被誉为解码高原冻土难题的“魔法师”。(江西理工大学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