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姜中宏简介

姜中宏简介

淘名人 2024-02-06 09:42 热度:

姜中宏

姜中宏,1930年8月7日出生于广东台山,原籍广东广州,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姜中宏长期从事光学材料、激光玻璃材料领域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姜中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台山

出生日期:1930年8月7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原籍:广东广州

人物经历

1953年7月,毕业于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工作(至1964年3月)。

1964年3月,中国科学院在上海成立中国科学院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分所,姜中宏从长春前往上海工作,先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1984年,参加材料规划小组负责特种玻璃材料部分。

1985年,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无机非金属材料开题指南制订。

1991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研究报告光学与光电子学研究组成员,负责光学材料专题。

1991年至1993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自然科学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无机非金属材料研究组成员,为特种玻璃与非晶态专题负责人。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3月,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兼职双聘院士、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光电通讯材料所所长。

主要成就

姜中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姜中宏先后研制成功三种强激光用钕玻璃材料,分别为:高能激光系统用的硅酸盐钕玻璃高功率激光系统“神光Ⅱ”和“神光Ⅲ”预研装置用的Ⅱ型和Ⅲ型磷酸盐钕玻璃。在理论研究中,根据混合键型玻璃形成特性,首次提出用相图热力学计算法,实现了玻璃形成区的半定量预测。采用连续相变方法推导出非对称不溶区。研究玻璃结构的相图模型,提出玻璃是由最邻近的同成分熔融化合物的混合物构成理论,可计算玻璃中的基团及硼配位数比例。将热力学反应判据用于清除白金机理研究,通过预测的计算,找到了合适的工艺条件。

学术论著

姜中宏有《现代玻璃科学技术》(上篇),上海科技出版社,1988年;《光学玻璃》(上、中、下册),参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88年;《玻璃现代前沿科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984年等。

科研成果奖励

姜中宏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特等、一等、三等及重大成果奖各1项。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6年至1990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无机非金属材料评审组成员


国际玻璃协会(ICG)第七委员会委员


中国硅酸盐学会理事


特种玻璃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以姜中宏院士为核心的钕玻璃团队为中国激光钕玻璃的研发奠定了重要理论、实验、总体与单元技术基础。(《中国科学报》评)

姜中宏先后为中国研制成功三种强激光用钕激光玻璃材料,为完成国家有关重大科研项目作出重要贡献。(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评)

姜中宏院士87岁了,还一直在思考怎么做下一代激光材料,从未停止过对科学问题的探索。(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胡丽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