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海岩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胡海岩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56年10月
毕业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Dynamics of Controlled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Delayed Feedback》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籍贯:福建闽侯
人物经历
1956年10月,出生于上海市,祖籍福建闽侯。
1978年,考入山东工业大学(现山东大学)数学与工程力学专业。
1982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工程力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并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考取该校固体力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程德林教授指导下研究机械振动。
1985年,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8年,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固体力学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1990年晋升)、教授(1994年晋升)、博士生导师。
1992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资助,携妻女到前往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力学研究所,担任客座研究员,从事“非光滑机械系统动力学”的系统研究(至1994年)。
1994年3月,携家人回国,继续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工作,并担任振动研究所所长及党支部书记;同年入选国家教委“跨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1996年,作为客座教授,前往美国杜克大学机械工程与
主要成就
胡海岩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胡海岩长期从事非线性动力学与控制研究,研究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建模、稳定性与分岔分析、控制器设计等问题,揭示了反馈时滞、弹性约束、迟滞阻尼等因素引起的非线性动力学规律,提出了若干新控制策略针对斜碰撞振动,揭示了新的碰撞振动及分岔机理,提出了碰撞隔振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设计方法基于上述理论和方法解决了多种飞行器研制中的振动控制问题。
学术论著
截至2016年12月,胡海岩出版著作《Dynamics of Controlled Mechanical Systems with Delayed Feedback》(Springer-Verlag)等5部;发表期刊论文162篇,其中62篇被SCI收录,83篇被EI收录。
承担项目
2012年,胡海岩负责,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共同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大型可展开空间结构的非线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6年11月—2010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 |
2010年11月—2014年11月 | 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常务理事、理事 |
- | 国际理论与应用力学联盟(IUTAM)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 |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 | |
江苏航空航天学会理事长 | |
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委 | |
国防科学技术奖航空评审委员会主任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专家委委员 | |
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委员 | |
浙江大学、山东大学等4所高校兼职教授 | |
《非线性动力学丛书》(科学出版社)主编 | |
《振动工程学报》副主编 | |
《动力学与控制学报》副主编 | |
《Acta Mechanica Sinica》等3种期刊副主编 | |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等5种国际期刊编委 | |
2023年1月— | 中国宇航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
人物评价
胡海岩主要从事与国防科技相关的非线性动力学、振动控制研究,在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结构碰撞振动理论及其应用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评)
胡海岩在振动控制系统的非线性动力学、飞行器中的非线性隔振技术、纳尺度系统的动力学等方面做出同行公认的贡献。(北京理工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