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烈锦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郭烈锦
国籍:中国
籍贯:江西遂川
出生日期:1963年
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7年11月28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职称:教授
人物经历
1983年7月,郭烈锦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9年7月,获西安交通大学热能工程博士学位,之后在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多相流与传热研究室任教,历任助教(1989.07-1989.12)、讲师(1990.01-1992.12)、教授。
1990年9月,在美国圣迭戈柯达公司高速动态分析系统研究部担任访问工程师(-1990年10月)。
1992年12月,晋升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多相流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并担任硕导、分室副主任(-1995年11月);博导、分室主任(1996年5月-1997年10月);副主任(1997年11月-2002年7月)
1995年12月,在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学工程系多相流与传热任访问教授、荣誉研究员(-1996年4月)。
1996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界人才培养计划。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9年3月,被聘为西安交通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工程学科特聘教授;同年入选中组部
主要成就
郭烈锦科研成就
研究综述
郭烈锦是中国能源动力多相流及氢能学科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长期从事能源动力多相流动与传热传质、石油工程多相流和新能源高效可再生开发利用理论与技术研究。在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及传热、油气集输的节能减排与高效安全关键工艺及装备系列技术、超临界水蒸煤气化制氢新原理、太阳能规模制氢等方面取得系统性原创研究成果。建立了复杂约束条件气液两相与多相流动及传热的系统理论和超临界水热化学气化反应流规律,提出了螺旋管锅炉反应器、蒸发器等设计准则和方法,发明了油气水多相流在线测控技术与混输新工艺,并获工程应用。创建了太阳能光催化制氢的多相流能质传输集储与转化理论和方法,研制出首套太阳能聚光催化连续制氢装置并中试成功。为中国工业和国防建设应用并产生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承担&科研奖励
截止到2016年,郭烈锦作为主持人完成国家及省部级项目40多项,其中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社会任职
学术组织任职
任职时间 | 职务 |
---|---|
2014.05-至今 | 国家基金委第一届国际合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14-至今 | 中国氢能学会(可再生能源学会氢能专委会)副主任 |
2014-至今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 |
2011-20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学科评审组副组长 |
2010-至今 | 国际氢能学会国际7人奖励委员会 |
2010-至今 | 国际多相流联合通信理事会成员ICeM |
2006-至今 | 国际传热传质联合会科学理事会成员ICHMT |
2006-至今 | 美NSF、以色列ISF等基金会国际评委理事 |
2006-2012 | 国家科技部863计划“十一五”先进能源技术领域专家组成员 |
2006-2011 | 国家基金委工程与材料学部咨询委员会委员 |
2005-至今 |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多相流分会主任 |
2003-至今 | 英EPSRC基金会国际评委理事 |
2003-2014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评议组 成员、召集人(两届) |
2003-2009 | 国家教育部科技委工程一学部委员兼副 |
人物评价
郭烈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科研为国家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服务,多年来一直从事能源动力多相流热物理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和研究生培养工作,以其独特的见解和学术上的创新,带动所在学科开拓发展新的研究方向,使该学科既保持了在传统领域内的优势,又使新能源转化及高技术领域中的多相流研究等走上国际舞台。(西安交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