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顾逸东简介

顾逸东简介

淘名人 2024-02-06 14:35 热度:

顾逸东

顾逸东,祖籍江苏苏州,1946年出生于江苏淮安,中国科学院院士,航天应用技术和浮空飞行器专家,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研究员。197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7年6月-1996年7月,任国际空间委员会(COSPAR)科学气球组委员;1993年7月-1995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工作,任副主任、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长期从事宇宙射线和高能天体物理试验研究。曾组织领导了中国高空科学气球系统的建立,组织指挥了一百多次高空气球科学探测和试验,解决了气球设计研制中的关键技术问题,推动了中国高空气球科学探测,开拓了系留气球等应用气球技术领域。

基本资料

中文名:顾逸东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6年9月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

职业: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江苏淮安

人物经历

1964年9月-1970年3月,就读于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1974年2月-1993年6月,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工作,从事高能宇宙线与气球飞行器研究,历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2年6月-1993年6月,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访问工作。

1993年7月-1995年4月,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工作,任副主任、研究员,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副总指挥,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设计师。

1995年4月-2003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中心工作,历任该中心副主任、主任,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

2003年11月,在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工作,任研究院副院长;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总指挥、总设计师;系留气球系统总指挥。

2007年1月至2008年6月任中国科学院光电研究院院长。

主要成就

顾逸东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顾逸东77年倡议和推动发展中国高空科学气球,在气球设计研制方面开展了长期系统的研究,研制和发放成功系列化的高空气球并投入使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达40万立方米大型气球的国家;领导建成了中国高空气球系统,组织指挥180余次高空气球科学探测和技术试验,取得重要成果,促进了中国空间科学探测的发展,是中国高空科学气球的开拓者、奠基者和主要学术带头人。他在载人航天应用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创造性地解决了应用系统集成以及科学与工程的结合问题,领导应用系统高质量地、出色完成了五艘飞船全部预定的科学与应用任务。

他采用有特色的总体设计和系统集成模式整合分散的空间任务,领导建成了完整的载人航天应用技术体系,包括系统设计仿真平台、有效载荷公用设备、集成仿真测试平台、有效载荷地面应用中心等,解决了与飞船和测控通信系统接口统一和载荷测试充分性问题,开辟了多学科共同利用载人航天器开展应用的技术途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1987年6月-1996年7月,任国际空间委员会(COSPAR)科学气球组委员;

1984年10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历任理事、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1986年10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历任副主任、主任;

2001年12月,空间科学学报,任副主编;

1999年12月,中国宇航学会,任理事;

1994年5月,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中国委员会(CNCOSPAR),任委员。

2019年10月,获聘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科学首席专家。

人物评价

顾院士把高深神秘的高科技知识带到孩童们中间,顾院士像老爷爷一样走进校园和孩子们握手、拥抱、交流,这是在为我国科学普及做贡献,也是在为科学的美好未来进一步奠定基础。(大兴七中校长贾海军评)

中科院空间科学与应用总体部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图为顾逸东总设计师(右)和赵光恒(左)副总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