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宁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顾宁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964年5月
毕业院校:东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会士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学会会士(2017年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
人物经历
1964年5月,顾宁生于江苏南京。
1977年—1980年,顾宁就读于南京市人民中学初中部。
1980年—1982年,顾宁就读于南京市人民中学高中部。
1982年—1986年,顾宁本科就读于南京工学院无线电工程系微波技术专业。
1988年—1990年,顾宁硕士就读于东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生物电子学。
1993年—1996年,顾宁博士就读于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生物医学工程。
1993年—1996年,顾宁担任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副主任。
1996年,顾宁赴日本东京大学访问研究。
1998年—1999年,顾宁先后在日本山梨大学无机材料研究所、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物质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筑波)作博士后及特别研究员。
2000年—2014年,顾宁担任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院长(主任)。
2002年,顾宁担任日本冈崎国立研究机构分子科学研究所访问教授。
2007年起,顾宁担任江苏省生物材料与器件重点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顾宁在国际上率先提出以铁基纳米材料和磷脂分子为两大基础材料,构建以磁性微泡为代表的诊疗一体化材料体系;发明磁致内热法、液相中微纳颗粒磁矩图像法测量等新方法,发现铁基纳米材料的双酶与多酶效应并阐明机制,研制并获批医用纳米氧化铁弛豫率国家标准物质和类酶活性测定的国家标准;研发出高性能医用磁性微纳材料,已广泛应用于核酸转染与蛋白分离、化学发光检测等新品研发与临床诊断;研发的多聚糖超顺磁氧化铁静脉注射液,临床研究除补铁治疗外可用于磁共振影像增强,为新一代磁共振对比剂奠定基础;创新合成磷脂制备与递药技术,研制出高纯合成磷脂获国药审中心备案,支撑建成中国国内唯一可生产并提供合成磷脂的企业,磷脂材料已用于中国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与药企的高端制剂研发。
国家专利
据2022年3月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官网显示,顾宁被授权发明专利百余件。
学术论著
据2022年3月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
社会任职
时间 | 职务 |
---|---|
2002年 | 国家纳米科技协调指导委员会技术专家委员会成员 |
2006年—2015年 | 国家重大科学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
2015年—2019年 | 中国真空学会常务理事 |
2015年9月—2019年9月 | 中国生物材料学会纳米生物材料分会副主任委员 |
2015年12月—2019年12月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理事、纳米医学与工程分会主任委员(首任) |
2016年9月—2021年8月 | 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委员 |
2017年1月 | 教育部科技委生物与医学学部委员 |
2017年 | 国家重点研发专项“生物医用材料研发与组织器官修复替代”总体组副组长 |
2018年 | “纳米科技”总体组成员 |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纳米研究”专家组专家 | |
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 | |
中国微纳技术学会纳米分会理事 | |
中国真空学会表面与纳米科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常务理事 | |
江苏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长及纳米医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
江苏省新材料创新示范工程专家组 |
人物评价
顾宁是一位时刻保持忧患心和清醒头脑、并有丰富管理智慧的管理者,一位为学院工作而呕心沥血的院长。但是,他更是一位在纳米科技方面有出色成绩的科学家,一位沉迷于纳米世界的追梦人。(东南大学新闻网评)
顾宁长期从事纳米医学材料研究,在医用高性能铁基纳米材料和磷脂材料制备、表征与生物效应等创新研究中做出系统性贡献。(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