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顾秉林简介

顾秉林简介

淘名人 2024-02-06 15:35 热度:

顾秉林

顾秉林,1945年出生于吉林德惠,中国科学院院士,物理学家和材料科学家,清华大学原校长。1960年至1965年就读于包头市第九中学,毕业于芜湖市第一中学;1965年进入清华大学学习;1970年大学毕业并留校工作;1973年3月至1975年7月及1978年1月至1979年11月,先后在清华大学固体物理研究班学习。1979年赴丹麦Aarhus大学学习;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顾秉林长期从事功能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和材料的微观设计。

基本资料

中文名:顾秉林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45(乙酉年)

毕业院校:清华大学、丹麦Aarhus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2002)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0) 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000)

出生地:吉林省德惠市

信仰:共产主义

代表作品:《低维结构的量子特性及计算设计研究》

人物经历

1945年(乙酉年),出生于吉林德惠,长于内蒙古包头市。

1960年至1965年,先后在内蒙古包头市第九中学和安徽省芜湖市第一中学就读。

1965年,考入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学习。

1970年,大学毕业并留校工作。

197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3月至1975年7月,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研究生班学习。

1978年9月至1979年9月,先后在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研究生班学习。

1979年,赴丹麦Aarhus大学学习,1982年获得博士学位。

1984年,被清华大学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88年1月,晋升为教授。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3月任,清华大学研究生院院长。

2001年3月,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兼任校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校学科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2003年4月至2012年2月20日,任清华大学校长。

2012年2月10日,连任北京市科协第八届委员会主席;2月28日,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院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顾秉林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顾秉林长期致力于物理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在凝聚态物理方向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对低维和纳米量子结构的电子性质、输运行为和相关器件应用作出了系统研究,揭示了量子点、碳纳米管、原子团簇及团簇组装材料的一些新特性,阐明了力学形变导致的纳米管中金属-半导体相变的物理机制及其在纳米器件中的可能应用。

顾秉林长期从事功能材料的组分、结构与性能关系的研究和材料的微观设计,系统地研究了多元III-V族半导体合金的电子结构和相变,发展了处理其生长动力学过程的模型,探讨了该体系有序化结构类型及形成条件。系统研究了弛豫铁电体的材料特性及其形成机理,给出了弛豫铁电体有序的判据,提出八势阱有序-无序铁电模型,研究了其介电、极化及场致相变的微观机制,发现铁电调制结构中存在不寻常的电力学响应行为。在回国后的不长时间里,他就与同伴们共同奋斗,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建立了多元半导体合金设计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顾秉林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物理学与天文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体视学学会理事长;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理事长;中华环保联合会副理事长。

人物评价

顾秉林的许多工作与“最早”“首次”这些字眼儿结下了不解之缘。(清华大学评)

作为清华大学校长、北京市科协主席,顾秉林团结带领北京市科协全体,以“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广泛开展科学普及和建言献策活动,推动实施以“科技点燃圣火,创新圆梦中国”为主题的奥运科普行动计划等,为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凤凰网评)

根植于理想和信念的追求。逆境中求发展、求创新。注意科学前沿,瞄准理论高峰。人总是要有所追求。顾秉林在《光明日报》的教育周刊上给读者写了如下一段寄语:“要有爱心,一个人如果不爱他的事业,事业就将抛弃他;一个人如果不爱他的国家,也就失去了原动力。”看他走过的路,与他聊他的工作,你都会强烈地感到上面的话确实是他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