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云敏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云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温岭
出生日期:1962年2月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2年2月,陈云敏出生于浙江温岭。
1977年,高中就读于松门的温岭县五七工农兵学校。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读于浙江大学土木系建筑结构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3年9月—1986年7月,就读于浙江大学土木系结构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6年9月—1989年6月,就读于浙江大学土木系岩土工程专业,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9年6月—1993年11月,担任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讲师、副教授、土工试验室副主任。
1993年11月—1995年12月,在荷兰地基检测研究所(InstituteofFoundationVerification,IFCO)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年9月,担任浙江大学土木工程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6年,入选浙江省首届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同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
1996年10月—2002年6月,担任浙江大学土木
主要成就
陈云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云敏长期从事软弱土静动力固结、降解固结和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研究,建立了基于结构屈服应力的固结模型、深厚软土地基沉降控制准则及建构筑物沉降高精度控制方法;提出了砂性土初始液化强度的剪切波速表征模型,以及相应的地震液化判别方法和处理技术;建立了城市固体废弃物降解压缩本构关系,提出了生化反应、骨架变形、孔隙水气运移和溶质迁移耦合作用的降解固结理论,研发了液气分离立体导排、高效防污屏障等技术,解决了填埋场环境灾害防控难题。承担了上百项重大工程的设计和咨询工作。主编国家行业标准《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岩土工程技术规范》(CJJ 176-2012)。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10月浙江大学网站显示,陈云敏先后发表学术论文500余篇,并获得2015年美国ASCE杰出论文奖。
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
2005年—2008年 | 地基与基础工程 |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
2006年—2009年 | 城市垃圾填埋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5年—2009年 |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 |
2018年1月 | “十三五”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首席科学家 |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学会(ISSMGE)环境土工技术委员会(ISSMGE-TC5)委员 | |
第12届国际土工合成材料学会(IGS)理事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八届土木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学部评审委员 | |
建设部高等教育第三届土木工程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理事 | |
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土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 | |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环境岩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 | |
中国土工合成材料工程协会理事 | |
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委员 | |
浙江省力学学会副理事长 | |
浙江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工程测试委员会主任 | |
高校水利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 |
教育部科技委环境与土木水利学部常务副理事 |
人物评价
陈云敏在砂土地震液化表征方面做出了重要学术贡献。(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评)
陈云敏在潜心研制科学装备的过程中,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创新人才,研制出中国国内外领先的科学装备,产出许多重要科研成果。(《浙江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