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文颖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庄文颖
国籍:中国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48年7月
毕业院校:美国康奈尔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中国真菌志》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48年7月,庄文颖出生于北京,原籍福建省闽侯县。
1973年8月,庄文颖进入山西农学院(现山西农业大学)农学系植物保护专业学习。
1975年12月,庄文颖从山西农学院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担任山西农学院教员。
1978年8月,庄文颖考取第一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真菌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年8月,庄文颖获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硕士学位。9月进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室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1983年8月)。
1983年8月,庄文颖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康奈尔大学(—1985年1月)。
1985年1月,庄文颖在康奈尔大学研究生院,攻读真菌学专业博士。
1987年12月,庄文颖从康奈尔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88年1月,庄文颖从美国回到中国,继续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地衣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1988年1月—1989年12月)、副研究员(1989年12月—1
主要成就
庄文颖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庄文颖主要从事真菌学研究,在子囊菌部分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及分子系统学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有创新性的研究。发现了真菌新分类群,丰富了对真菌物种多样性的认知;进行综合性状分析,完成子囊菌3个属的世界性研究,建立正确的物种概念,揭示柔膜菌目等类群的系统发育关系,完善了现行的分类系统;开展中国区域性菌物资源与分类、物种多样性、分子系统学、数据库建设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截至2017年5月,庄文颖发现真菌10个新属、176个新种、18个新种下单元。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5月,庄文颖在中国国内外有影响刊物中发表论文150余篇;撰写主编著作4部,参编8部;她是首位参与工具书《Dictionary of the Fungi》的中国籍学者。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8.08 | 《中国真菌志第56卷柔膜菌科》 | 庄文颖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8.06 |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第3卷》 | 庄文颖,郑焕娣,曾昭清 | 北京:科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7年— | 《中国孢子植物志》编委会副主编 |
1993年—2018年 | 《生物多样性》编委会第一届编委(1993—1998)、第二届副主编(1999—2003)、 第三届副主编(2004—2008)、第五届特邀顾问(2013—2018) |
2005年—2008年 | 中国菌物学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 |
2011年10月— | 真菌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任 |
2016年12月— | 北方果树病虫害绿色防控北京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 | 国际菌物协会执委会委员 |
国际刊物《Fungalpersity》、《Mycotaxon》和《Phytotaxa》编委 |
个人生活
庄文颖的父亲庄巧生是小麦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评价
庄文颖提出并组织实施了中国区域性真菌多样性综合研究计划,推动了中国该学科的发展。(山西农业大学评)
庄文颖从事真菌学研究30余年,在科研道路上矢志不渝、潜心攻克科学难题,澄清了大量分类学和命名问题,完善了部分类群的分类系统,为中国热带和西北地区自然资源利用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为推动学科建设与发展做出了无私奉献。她为人师表、学风严谨,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青年人才。(中国科学院评)
人物影响
2001年,庄文颖和Pfister在《Mycotaxon》发表论文,介绍了在中国四川西部发现了一个盘菌新属,该新属以庄文颖的名字命名,叫做Wenyingia。
所获荣誉
2021年8月,入选2021年北京“最美科技工作者”名单。
2021年11月,获得2021年“最美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