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朱玉贤简介

朱玉贤简介

淘名人 2024-02-06 22:53 热度:

朱玉贤

朱玉贤,1955年12月出生,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人,植物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朱玉贤于1982年从浙江农业大学毕业;1989年获得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前往华盛顿大学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1年回国后进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1994年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2年至2017年担任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3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14年受聘为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朱玉贤主要从事棉纤维发育分子机制和拟南芥干细胞调控茎端根端发育研究和生物学教学。

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玉贤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省富阳市

出生日期:1955年12月

毕业院校:美国康奈尔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细胞的起源》、《PCR传奇》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5年12月,朱玉贤出生于浙江省富阳市。

1973年,从浙江省富阳中学毕业,正值“文化大革命”,参军入伍。

1977年,作为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届考生,考入浙江农业大学(现浙江大学)。

1982年7月,从浙江农业大学毕业。

1989年12月,从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科学系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前往华盛顿大学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1年6月,回国后进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

1994年,担任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7年9月—1998年12月,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教授。

2002年—2017年,担任蛋白质与植物基因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3年,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

2011年12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14年4月,加盟武汉大学,受聘为武汉大学高等研究院院长。

主要成就

朱玉贤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朱玉贤开展棉纤维伸长发育功能基因组研究,揭示植物激素乙烯调控棉纤维细胞伸长的分子机制,为大幅度提高棉纤维品质提供理论依据。开展雷蒙德氏棉、亚洲棉等二倍体棉花及四倍体载培种陆地棉基因组学研究,诠释乙烯代谢途径在不同棉花基因组中的表达规律。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9月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网站显示,朱玉贤先后发表经同行评审的科研论文106篇,其中被SCI收录96篇(通讯作者或第一作者的SCI论文70篇),包括2篇Nature Genetics,3篇Plant Cell,1篇美国科学院院报,1篇Mol. Cell. Proteomics,2篇 CURR OPIN PLANT BIOL。总影响因子超过392,篇均影响因子相当于世界植物科学排名10%的刊物。论文共被SCI引用1400多次,其中他引1200多次。

学术交流

时间

报告题目

会议名称

会议地点

2008.8.17

Mutation i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2年

农业部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2004年

《遗传学报》副主编

2004年

《科学通报》特邀编委

2005年11月

浙江理工大学兼职教授

2008年

《Molecular Plant》Editorial Board Member

2008年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编委

2008年

中国植物学会副理事长

2012年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中文版)常务副主编

2013年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总体组技术副总师

2013年

教育部大学生物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


中国植物学会常务理事、植物分子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


北京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副理事长


植物分子遗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农业基因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


科技部863高技术计划生物与现代农业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农业部国家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陕西师范大学双聘院士


《分子植物育种》执行主编


《植物学报》副主编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朱玉贤在植物基因克隆和基因工程研究等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浙江理工大学评)

朱玉贤在纤维伸长分子机制研究以及拟南芥转录调控因子参与的顶端分生组织细胞分化两个领域做出了有系统性和创新性的突出贡献。(何梁何利基金评)

朱玉贤潜心耕耘,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果,成为世界棉花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为北京大学和生命科学学院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吴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