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学敏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学敏
国籍:中国
出生地:湖北武汉
出生日期:1963年11月
毕业院校:军事医学科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3年11月,张学敏出生于湖北武汉。
1981年,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毕业。
1986年,从第三军医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5年,从军事医学科学院研究生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7年,担任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析中心主任。
1997年—1998年,在美国韦恩州立大学(WayneStateUniversity)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张学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学敏揭示了炎症诱发肿瘤过程的系列关键分子事件,特别是在炎症所致细胞周期紊乱和肿瘤耐药的机制方面做出了原创性发现,为干预“炎症诱发肿瘤”的进程提供了理论基础。
张学敏首次阐明了炎症和免疫调控分子CUEDC2,通过对NF- B信号强度的负向调节控制,避免炎症反应过度并损伤自身组织,完成机体对炎症反应的精确调控。他进一步发现CUEDC2在大量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增高,并证明CUEDC2导致细胞有丝分裂异常和基因组不稳定,促进了肿瘤发生和发展。他积极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将创新成果用于解决临床科学问题,发现CUEDC2过量表达导致了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产生耐药性,并证明它是乳腺癌耐药的新标志物,为克服乳腺癌耐药提供了原创性的药物新靶点。张学敏还围绕着炎性信号通路、肿瘤生长信号通路、DNA损伤诱发肿瘤的信号通路,深入系统地研究了Gankyrin、SOX4、eIF5A、p53和Ras等基因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6年4月 |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 |
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 |
"国家863计划"生物医药领域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 | |
国家基金委“肿瘤生物学”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 | |
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专委会委员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医学部咨询专家组成员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医学科学部专家组成员 | |
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
国家生物医学分析中心主任 | |
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主任 | |
蛋白质组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 |
《J. Biol. Chem.》编委 | |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
人物评价
张学敏严谨、勤奋、敏锐。他通过不懈的努力,将军事医学科学院仪器测试分析中心发展成为国家重大科研任务的技术依托基地,带领团队为中国的科技和国防事业做出重要贡献。(中广军事评)
张学敏主持建立了大型质谱技术基地,已被国家科技部批准成为国家大型科学仪器中心,是国家层面的大型技术平台,为中国生物医学科技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并产生了较大的国际影响力。(何梁何利基金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