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启发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启发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湖北公安
出生日期:1953年12月
毕业院校: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绿色超级稻的构想与实践》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性别:男
获得奖项: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研究方向: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水稻功能基因组;水稻生物信息学;绿色超级稻
籍贯:湖北省公安县
人物经历
1973年,张启发考入华中农学院(1985年更名为华中农业大学)农学专业。
1976年,张启发本科毕业后留校,担任助教(—1982年)。
1982年,张启发进入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攻读遗传学博士。
1985年,张启发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该校从事博士后工作。
1986年,张启发回国后在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工作,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年,张启发担任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任。
1994年,张启发担任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院长(—2013年)。
1999年,张启发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0年,张启发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1年,张启发担任国家植物基因研究中心(武汉)主任,同年担任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主任。
2001年10月31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启发受邀在中南海作“转基因科技知识”报告。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家科教领
人物轶事
2009年2月27日,2008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武汉举行。会上最受关注的焦点人物是中科院院士张启发,他一举获得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奖100万元。张启发是荆州市公安人,当之无愧的荆州人民的骄傲。
从小品学兼优10岁进入荆州中学
为了解从公安农家走出的科学家,昨日上午,记者前往张启发院士老家--公安县埠河镇新利村,途中问路时,不论十七八岁的青年,还是五六十岁的姨妈,都能道出张院士老家所在,可见其在乡亲们中的地位和其为乡亲带来的荣光。
张院士家中共有四兄妹,他在家中排行老大。三兄弟分别考入大学后,之后分别在武汉、长沙、南宁等地工作,留在老家的只有排行老三的妹妹张晓萍。因长年倾注于科学研究,又无暇照顾父母,加之老人习惯农村生活,老人一直在老家与女儿同住。
顺着乡亲们的指引,记者来到新利村5组一处高高的院落内,漂亮的两层洋楼,果树掩映,居家收拾得井井有条。在40年前,这里还是一间稻草、泥巴糊
捐资助学
2008年,张启发院士获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奖励大会后,记者采访时他问:“100万元奖金您打算怎么花?”张启发说,捐出去,做奖学金!
其实,早在2003年年底,张启发就将他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所得到的20万港元奖金全部捐出来,在生命科学技术学院设立了启发奖学金。他对学子们们说:“叫启发奖学金不是要你们记住我张启发,而是希望启发你们思考自己为什么学习。”2009年4月23日,他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荆州中学,捐款5万元设立奖学金,资助该校的学业优秀者和高分考取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学生。
主要成就
张启发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启发系统分析了世界大麦遗传多样性,揭示了世界大麦遗传变异的一些重要特点,阐述了世界栽培大麦东、西方独立起源的观点。应用分子标记系统分析了水稻杂种优势与分子标记杂合度的关系,剖析了杂种优势的遗传基础,揭示出大量的上位性遗传效应,提出了上位性是杂种优势的重要遗传基础的学术观点。制作了高密度分子标记连锁图,定位了20余个水稻重要主效基因和大量数量性状基因。应用分子技术培育出抗白叶枯病的优良杂交稻恢复系、米质改良的不育系及延缓叶片衰老、产量潜力显著提高的转基因水稻。
项目承担
截至2017年,张启发先后承担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科学院学部咨询项目等研课题50余项。
时间 | 项目名称 |
---|---|
2021.12 | 功能基因组与水稻遗传改良 |
2017.07 | 水稻体系功能基因组应用岗位科学家 |
2016.07 | 三系水稻杂种优势组学特征和调控网络 |
2016.07 | 水稻抗逆性状功能基因组研究 |
2016.0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7年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 | |
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兼职教授 | |
美国麦克耐特基金会植物学国际合作计划专家委员会委员 | |
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水稻生物技术国际合作计划科学顾问委员会委员 | |
亚洲水稻生物技术合作网络指导委员会主席 | |
教育部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建设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 |
《Theoretical and Applied Genetics》编委 | |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编委 | |
《BMC Genomics》编委 |
人物言论
2002年9月,张启发院士在科协年会报告中说:“凡是经过国家批准进行研发并商品化生产的转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
2006年9月,张启发院士说,我们认为转基因技术对第二次绿色革命的实现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张启发表示,转基因食品是有史以来评价最透彻、管理最严格的食品。凡是经过政府批准上市的转基因食品均是安全的。“请大家相信政府批准审查上市的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同时,我们的希望是:让转基因作物造福人类。”
就海南如何发展热带农业科研,张启发院士建议:海南的农业科研机构可以寻找内地高水平的对口机构进行合作,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助于在较短时间里提高科研水平。
2009年6月18日,张启发院士接受人民日报采访,他表示:“现在市场上的大米,大量存在农残超标等问题,是吃化肥、农药超标的大米安全,还是吃少施农药、化肥的转基因大米更安全?”
2010年2月22日,张启发院士说:“食用转基因大米带来的危险,不会
人物评价
张启发致力于应用生物技术进行作物改良,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并实施了“少打农药、少施化肥、节水抗旱、优质高产”的“绿色超级稻”战略构想,为推动“绿色超级稻”的培育和产业化进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专注于水稻功能基因组、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基础等研究工作,取得系列重大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是中国植物基因组和农业生物技术主要先驱者和带头人之一。(湖北省人民政府评)
张启发专注于植物基因组、重要基因的分离克隆、杂种优势的遗传和分子基础等研究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在国际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他致力于应用生物技术进行作物改良,从保障中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并实施了“绿色超级稻”的战略构想,为推动“绿色超级稻”的培育和产业化进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凤凰资讯评)
奖学金的创立者张启发老师为了自己的热爱的事业,全心全意,献身科学,一年四季都呆在
人物影响
2009年张启发回母校荆州中学时,专门捐款和母校一起设立了“启发奖学金”,资助优秀毕业生和报考华中农业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学生。
启发石平基金是一项公益性、非盈利的定向奖学助学基金,由张启发院士、王石平教授等共同捐资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