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霆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春霆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烟台市
出生日期:1936年9月
毕业院校:复旦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6年9月,张春霆出生于山东省烟台市。
1961年,从复旦大学物理系本科毕业。
1961年—1965年,就读于复旦大学理论物理专业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
1965年—1970年,在天津工科师范学院任教。
1970年—1979年,在天津轻工业研究所工作。
1979年—1982年,在法国国立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做访问学者。
1984年,进入天津大学物理系工作。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初,创办了天津大学生物信息中心。
2001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张春霆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春霆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由物理学转而研究计算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
张春霆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1、提出用双Sine—Gordon偏微分方程组来模拟DNA分子在转录和复制过程中碱基运动的动力学机制。2、提出了DNA序列的Z曲线理论,证明任一DNA序列均可用唯一的一条3维空间曲线表示,他称之为Z曲线。Z曲线携带了DNA序列的全部信息,因而对DNA序列的分析可通过对曲线的研究来进行。这样就开拓了一条用几何学方法分析DNA序列的新途径。Z曲线理论在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中已获得了重要的应用,成为生物信息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理论分子生物学研究中系统地开创了DNA序列分析中的几何学研究途径,得出了关于天然蛋白质的稳定性与密码子的选用之间存在着强关联等的重要结论。3、提出了蛋白质结构分类的新的客观标准,并在蛋白质结构类的预测研究中取得了世界领先性的成果,提出了预测HIV蛋白酶对
人物评价
张春霆取得了重要学术成就,为中国生物信息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生物信息学学会评)
张春霆为天津大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领域进入全球排名前1%(ESITop1%)做出了突出贡献。(天津大学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