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徐国良简介

徐国良简介

淘名人 2024-02-07 16:03 热度:

徐国良

徐国良,1965年2月出生于浙江诸暨,分子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5年徐国良从杭州大学生物系毕业;1989年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硕士毕业后,前往德国马普分子遗传学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博士毕业后,先后在德国马普分子遗传学研究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遗传发育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年回国后担任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国际合作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12年获得第五届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国良主要从事动物发育(包括胚胎与成体干细胞分化)过程中DNA甲基化及组蛋白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理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国良

外文名:Guo-Liang Xu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诸暨

出生日期:1965年2月

毕业院校:德国马普分子遗传学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81年9月—1985年7月,就读于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生物系,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5年9月—1989年8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并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9月—1993年3月,就读于德国马普分子遗传学研究所,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3年3月—1994年7月,在德国马普分子遗传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4年8月—1995年9月,在新加坡国立大学生命科学中心工作,并担任实验室主任。

1995年1月—2000年3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遗传发育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年4月—2001年7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医学系工作,并担任助理研究员。

2001年8月,担任中国科学院与德国马普学会国际合作青年科学家小组组长。

2002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14年1月,加入九三学社。

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成就

徐国良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国良主要从事表观遗传学研究。发现动物基因组中的5-甲基胞嘧啶通过Tet加氧酶的氧化作用转变成一种新的碱基修饰形式,即5-羧基胞嘧啶,提出了TET双加氧酶和TDG糖苷酶介导的氧化碱基切除修复的DNA去甲基化通路。揭示了TET双加氧酶在哺乳动物表观遗传调控中的重要作用。

2022年5月18日,国际顶级科技期刊Nature杂志在线发表了文章:“Maternal inheritance of glucose intolerance via oocyte Tet3 insufficiency”。该文章发布了中国科学家对糖尿病代际遗传研究的最新重大突破性成果。这项研究由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名誉院长黄荷凤院士、中科院/复旦大学徐国良院士团队合作完成。

研究证实了糖尿病的卵母细胞起源,首次揭示了卵子源性糖尿病代际传递中表观遗传甲基化的精确调控机制。研究还发现,卵母细胞母本Tet3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徐国良的学术兼职有BiochemicalJ编委会顾问;PLoSONE学术编辑;Science,Cell,NatureCommunications和Genes&Development等杂志审稿人。

人物评价

徐国良在解决表观遗传学重大科学问题,即DNA去甲基化发生的分子机制及其在哺乳动物中的功能研究上取得了一些成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评)

徐国良在DNA甲基化和去甲基化的分子机制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理论意义的开拓性原创成果,在中国国内外相关领域产生重要影响。(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评)

徐国良作为国际知名的表观遗传学家,带领团队在表观遗传调控及其与癌症等重大疾病的关系等领域中做出了大量优异的工作。(海洋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