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谢道昕简介

谢道昕简介

淘名人 2024-02-07 16:54 热度:

谢道昕

谢道昕,男,1963年出生湖南新邵县,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清华大学植物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主任,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谢道昕于1979年—1983年在湖南农学院学习并获植物保护专业学士学位;1987年、1990年分别获得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生物技术中心)植物病理专业硕士学位和植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1990年—1999年先后在英国JohnInnes研究所、莱斯特大学和东英吉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6年起任清华大学“百人计划”责任教授;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谢道昕主要研究领域是植物分子遗传、生物化学、功能基因组和蛋白组学等方法,研究蛋白降解途径和植物激素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及抗性的机理。

基本资料

中文名:谢道昕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3年

毕业院校:中国农业科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湖南新邵县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3年,谢道昕出生于湖南新邵县小塘镇马埠江村,小学和中学先后在新邵县原小塘公社湴田小学和原言栗公社言栗完小、言栗中学就读。

1979年—1983年,在湖南农学院(现湖南农业大学)学习并获植物保护专业学士学位。

1983年—1984年,在湖南棉花研究所任见习研究员和助理研究员。

1987年、1990年,分别获得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和生物技术中心)植物病理专业硕士学位和植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

1990年—1999年,先后在英国JohnInnes研究所、莱斯特大学和东英吉利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9年—2002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农业分子生物所工作,先后任实验室主任、助理教授。

2002年—2006年,在新加坡分子细胞生物所工作,先后任实验室主任、资深科学家。

2006年起,任清华大学“百人计划”责任教授。

2019年6月,谢道昕担任生命科学学院党委副书记。

2019年11月22日,当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谢道昕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谢道昕原创性阐明了两类重要激素的受体感知机制,并系统地研究了一类激素的信号传导机制。发现了植物抗性激素茉莉素的受体感知机制,揭示了茉莉素调控植物抗性和育性的信号传导机制;阐明了植物分枝激素独脚金内酯的受体感知机制。

承担项目

截至2014年5月,谢道昕先后主持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课题。

学术论文

截至2014年5月,谢道昕先后在国际杂志Science、Nature Genetics、Plant Cell等发表论著十余篇。

代表论文如下

1. Yan C, Fan M, Yang M, Zhao J, Zhang W, Su Y, Xiao L, Deng H and Xie D.(2018). Injury Activates Ca2+/Calmodulin-Dependent Phosphorylation of JAV1-JAZ8

展开阅读全文 ∨

荣誉表彰

2010年,谢道昕入选教育部政府特殊津贴人员。

谢道昕入选爱思唯尔2014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2019年11月22日,谢道昕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社会任职

谢道昕先后担任ScienceChinaLifeSciences、MolecularPlant、JournalofGeneticsandGenomics和ThePlantJournal等学术期刊编委,第五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2021年11月30日,入选第六届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人物言论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谢道昕介绍,生物体的每种性状都由其自身基因决定。自人类进入农耕文明以来,一直通过对野生植物的不断驯化来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栽培品种。与其野生祖先植物相比较,所有的栽培作物(包括水稻、小麦、玉米和各种蔬菜)都发生了大量基因的改变。每次选育出新的、更好的农作物品种,都是对优良基因的选择、聚合和利用。

人物评价

谢道昕在植物激素研究中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他的研究成果被ScienceSignaling评选为国际生物信号传导领域重要突破。(清华大学评)

谢道昕教授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对其学术成就的肯定,谢道昕潜心钻研,砥砺奋进,勇攀学术高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红网新邵站评)

谢道昕及其合作者发现了独脚金内酯的受体感知机制。这一发现为创立生物受体与配体不可逆识别的新理论奠定了重要基础,并对植物株型遗传改良和寄生杂草防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光明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