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吴祖泽简介

吴祖泽简介

淘名人 2024-02-07 17:44 热度:

吴祖泽

吴祖泽,男,1935年10月19日出生,浙江宁波人,实验血液学家,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博士生导师,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军队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吴祖泽于195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60年10月入伍;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6月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1993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1994年2月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并授予少将军衔。吴祖泽主要从事肝细胞、核酸等方面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吴祖泽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宁波

出生日期:1935年10月19日

毕业院校:山东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35年10月19日,吴祖泽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县小港(今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街道)。

1957年9月,毕业于山东大学,同年加入了军事医学科学院的研究行列,从事核武器医学防护的国防科技研究。

1960年10月,入伍。

1962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3年,到英国帕脱森肿瘤研究所访问学者,进修造血细胞动力学。

1993年6月,任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1993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院士)。

1994年2月,任军事医学科学院院长,并授予少将军衔。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吴祖泽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20世纪60年代,吴祖泽从事脱氧核糖核酸研究,提出了能量传递可以加重脱氧核糖核酸大分子辐射损伤的科学依据。20世纪70至80年代,致力于放射生物学与造血干细胞研究,主持完成的科研课题有14项,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展造血调控和基因治疗药物研究,并积极倡导加强医药基础科学研究与产业化研究,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推进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医药产业和人民健康事业的持续发展。

吴祖泽阐明了急性与低剂量率g线连续照射下造血干细胞的辐射损伤程度与累积照射剂量之间存在的双相特征的机理。对这些动物的观察结果在以后发生的几起放射性事故病例的病程中得到了证实。应用染色体和性别决定基因作为遗传学标志,揭示了造血干细胞群的不均一性。对人胚胎发育中肝脏造血干细胞性能和动力学作了系统的基础研究,为临床进行胎肝造血干细胞移植提供了理论依据。证实了在胎儿肝脏中存在造血刺激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以及低分子抑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职务

1988年

国际辐射研究协会首任中国理事

1997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中国病理生理学会实验血液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副主编


《科学通报》副主编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专家顾问组成员


总后勤部卫生部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全军实验血液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吴祖泽是中国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奠基人和实验血液学的先驱,被誉为“中国造血干细胞之父”。归国后他以超凡的勇气和追求,开创了中国实验血液学的一个时代,并使中国造血干细胞的研究享有了世界声誉。(新华网评)

吴祖泽在中国干细胞和放射医学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始终以国家需求为己任,以强军兴军为使命,他开启了中国干细胞生物医学研究,是中国造血干细胞研究的开拓者和实验血液学先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评)

人物影响

11月3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在该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举行了“吴祖泽星”命名仪式。由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发现的国际编号为207809号小行星,经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以中国造血干细胞研究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吴祖泽的名字命名为“吴祖泽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