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王正敏简介

王正敏简介

淘名人 2024-02-07 19:38 热度:

王正敏

王正敏,男,1935年11月出生,上海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授,卫生部听觉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王正敏于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1955年9月至1960年9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住院医师、讲师;1978年5月至1985年6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科副主任、讲师;1982年获瑞士苏黎世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5年任上海市听觉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正敏主要从事耳科、颅底外科和听觉等方面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正敏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35年11月

毕业院校:瑞士苏黎世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人物经历

1935年11月,王正敏出生于上海。

1955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医学院(现复旦大学)医疗系。

1955年9月至1960年9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住院医师、讲师。

196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78年5月至1985年6月,任上海第一医学院眼耳鼻喉科医院科副主任、讲师。

1982年,获瑞士苏黎世大学博士学位。

1985年,任上海市听觉医学科学研究所所长。

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王正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正敏在改革开放前临床上偏重于危及生命疾病的诊治,成功救治众多耳鼻喉恶性肿瘤、耳源性颅内外并发症和气道异物患者;在国家困难时期与科技人员合作,研制成功国产“电测听仪”、“深低温冷刀”和“争光霉素”;采用耳鼻手术入路分别成功治疗耳源性脑脓肿和脑脊液鼻漏;与神经科合作,成功完成迷路枕下联合入路摘除听神经瘤,为中国创建颅底外科做出早期贡献;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中国国内率先成功开展胆脂瘤中耳炎鼓室成形术、显微激光镫骨外科、以内听道和侧颅底手术分别治疗梅尼埃病、面神经瘫痪、听神经瘤、颈静脉孔区和岩尖肿瘤;与此同时,以三明治式复合瓣修复前颅底成功发展鼻前颅底肿瘤外科;于2003年偕团队完成多导程控数字人工耳蜗原理样机,并由院方为知识产权所有者成功实现转化,惠及聋者;基础研究方面,在能转化为毛细胞的多能干细胞、chitosan包裹PsaA重组蛋白纳米疫苗、中耳胆脂瘤免疫反应及其在侵袭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职务

\

国际听力学学会副主席

\

国际颅底外科协会创始委员

\

国际《Skull Base Surgery》杂志编委

\

美国Wright大学、香港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

\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

上海耳鼻咽喉科学会主任委员

\

中华医学会理事

\

第二届国际听觉、视觉生物物理大会主席

资料来源:

人物评价

王正敏为发展和创建中国中耳外科、耳神经外科和侧颅底外科作出重要贡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评)

王正敏是中国耳显微外科和颅底外科主要奠基人之一,在耳显微外科、侧颅底外科、国产人工耳蜗和和内耳终器细胞再生和修复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中耳炎、耳硬化、梅尼埃病、面神经瘫痪、颅底肿瘤、感音神经性耳聋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面位居前列,使中国在该领域走向前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评)

人物事件

造假门

2012年2月,复旦大学收到实名举报,质疑该校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王正敏院士及其领导的听觉医学中心团队有学术不端行为。

2013年8月,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委员会形成调查报告,报告认为,王正敏必须就编写专著中存在的学术不规范行为向原作者作出书面道歉,以及就院士申报论文材料中的不实事求是做法向中国科学院作出说明。9月,中科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成立了由相关领域院士组成的专门工作小组进行进一步核查和研究。10月,4名当年推荐王正敏当院士的推荐人向中科院写联名信,要求对王正敏予以除名。11月,王正敏的学生王宇澄举报其涉嫌学历造假、学术抄袭、院士申报材料造假等问题。复旦大学回应称,经查未发现王正敏存在学术不端,但确有学术不规范之处。

2014年1月3日,复旦大学和医院方面组织情况通报会,王正敏表示没有造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