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恩多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恩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
出生日期:1944年11月18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 2000年获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2001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2008年获上海市自然科学二等奖
代表作品:“酶与核酸相互作用”研究课题论文
人物经历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王恩多出生于四川重庆、祖籍为山东诸城。
1955年,王恩多考入济南一中。
1961年,王恩多被曲阜师范学院化学系录取,上学期间自学了很多课程。
1965年,王恩多毕业于曲阜师范大学化学系;同年她考取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酶学研究室邹承鲁先生的研究生。
1965-1969年,王恩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
1978年,她第二次考取生物化学研究所酶学研究室研究生。
1981年,王恩多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
1982年起,王恩多在三届全国高级生化训练班和生化所的六届研究生讲授酶学。
1984年,王恩多申请获得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ogarty国际基金会提供的奖研金。
1984-1987年,王恩多在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医学院访问。
1986年,王恩多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7年,王恩多回上海。
1992年10-12
主要成就
王恩多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恩多主要从事酶学和酶与核酸的相互作用的研究。通过基因定点研究了ArgRS与氨基酰化活力有关的重要的氨基酸残基;首次发现大肠杆菌tRNAArg2分子上的A20是大肠杆菌ArgRS识别tRNA的重要元件;首次结晶了大肠杆菌ArgRS,解出了晶胞参数,对晶体进行了初步研究;用核磁共振方法研究了ArgRS与底物结合时引起的构象变化;首次发现并证明LeuRS的CP1结构域内的292E和293A间的肽键对酶活力至关重要;首次发现LeuRS的292E-293A肽键间插入253-292之间40个氨基酸残基的插入突变变种LeuRS-A催化tRNALeu2亮氨酰化的速度为tRNALeu1的3倍,证明了LeuRS-A对tRNALeu等受体的识别是对接受茎上第一对碱基对是否为摆动碱基对的识别;首次发现LeuRS的CP1是编校活性中心所在,某些在该结构域的变种也可以不同程度误氨基酰化tRNAL
社会任职
时间 | 名称 | |||
---|---|---|---|---|
2013-2-26—2016-06-7 | 上海市女科学家联谊会名誉理事长 | |||
2013-01-01—2016-06-17 | 中国科学院沪区党委妇委会主任 | |||
2011-01-31—2016-02-29 |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 | |||
2011-01-30—2016-09-29 | 美国《J. Biol. Chem.》编委会委员编委 | |||
2010-12-31—2016-12-29 | 细胞分化与凋亡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
2010-12-31—2016-12-30 | 基因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
2010-11-26 |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编委会委员 | |||
2010-08-23—2014-08-22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常务理事 | |||
2008-10-30—2013--10-29 | 全国妇女联合会第十届执行委员会委员 | |||
2008-02-29—2013-02-27 | 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 |||
2007-12-31—2012-12-30 | 《中国科学》编委会 |
人物评价
在诸多荣誉面前,她依然工作在科研第一线,尽心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低调行事。(九三学社评)
王恩多院士在为科学事业呕心沥血的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和科学事业的进步发挥着积极作用。(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