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汉董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孙汉董
国籍:中国
出生地:云南保山
出生日期:1939年11月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日本京都大学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二萜化学》《香茶菜属植物二萜化合物》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8年—1962年,就读于云南大学化学系有机合成专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0年—1982年,在日本德岛大学药学部研修。
1983年—198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
1984年—199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植物化学开放研究室主任。
1988年05月,获得日本京都大学药学部药学博士学位。
1989年06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1990年—1994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所长兼党委书记。
1996年—2006年,担任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03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6年,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孙汉董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孙汉董系统研究了中国唇形科香茶菜属、红豆杉科、五味子科、伞形科、樟科及地衣类等科属的200余种植物的资源和次生代谢成分,分离鉴定了1500余个单体化合物,阐明了这些植物的化学物质基础,发掘了一些新的资源,发现了新化合物500余个,有开发应用价值的20余个,发展了萜类化学,丰富了天然化合物的内容。率先发现并阐明了冬凌草活性成分冬凌草甲素、乙素的结构,揭示了冬凌草的化学成分和生物多样性,推动了冬凌草作为抗癌药物的开发应用。还开发了中国橡苔香料、新型昆虫驱避剂等。
学术论著
根据2019年11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网站显示,孙汉董在包括Nat. Prod. Rep.、Chem. Comm.、Org. Lett.、Chem. Eur. J.、J. Org. Chem.、J. Nat. Prod.和Phytochemistry等中国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750余篇,其中SCI收录5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2年09月 |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院士顾问 |
2015年11月14日 | 海南科技职业学院客座教授 |
2018年01月11日 | 杭州师范大学整合药学院和整合肿瘤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
华中科技大学双聘院士 | |
《Phytomedicine》《Tetrahedron》等10种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编委或地区审稿人 |
人物评价
孙汉董先后对中国和云南省的约400多种香料植物用现代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为较全面深入认识云南乃至中国的香料植物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研制了一系列产品,填补了中国国内香料研究的一些空白,为中国和云南省天然香料的研究和开发,以及中国天然香料工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延边大学长白山生物资源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
孙汉董在新药的研发和推动中国中药现代化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冬凌草领域的长期工作为中国创新性药物的研制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