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国辉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苏国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48年1月
毕业院校:麻省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籍贯:广东顺德
人物经历
1948年1月,苏国辉出生于香港。
1973年,毕业于美国东北大学。
1977年,获得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学位。
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发明家科学院院士。
2017年11月,福建师范大学苏国辉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福建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举行。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4月,苏国辉领衔的“中宁枸杞(天仁)院士工作站”经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获准正式建立。
主要成就
苏国辉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苏国辉发现了双眼视网膜在其靶区(上丘及外侧膝状体)投射的一些重要规律;开展实验发育学研究,从破坏视觉正常投射后出现的异常投射或代偿投射来研究视觉传导路的可塑性;从可塑性研究发展到视网膜再生研究;创建了外周神经视网膜移植模型,首次证明成年鼠视网膜节细胞受损轴突可在外周神经中长距离再生;研究各种细胞成分眼内移植或神经生长因数球内注射对视网膜节细胞再生的影响,在6种神经营养因数中,发现只有CNTF(睫状神经营养因数)能促进视网膜节细胞轴突再生。
苏国辉主持建立了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
2023年2月,在暨南大学苏国辉院士团队指导下,首都医科大学李晓光团队联合北京同仁医院王宁利教授团队,利用生物活性材料,实现视神经长距离再生。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暨南大学官网显示,苏国辉已发表论文400余篇,文章被引用达20833次。
学术交流
截至2018年10月,苏国辉被特邀作全会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6年7月—2007年8月 | 香港浸会大学第三届中医药学院荣誉教授 |
2017年9月 |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再生与修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22年1月 | 暨南大学科学技术协会第一届委员会顾问 |
教育部中枢神经再生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主任 | |
教育部2011计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
科技部973计划专家顾问成员 | |
《中国神经再生研究》主编 | |
《衰老神经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Aging Neuroscience)》副主编 | |
《细胞移植(Cell Transplantation)》编委委员 | |
香港大学医学院讲座教授 | |
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香港大学)名誉主任 | |
中国脊髓损伤研究协作组董事会联席主席 | |
香港神经科学学会主席 | |
北京大学医学部客座教授 | |
第四军医大学客座教授 | |
中山医科大学客座教授 | |
汕头大学医学院客座教授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苏国辉出生在香港,他的爷爷因为战争的原因从广东去了香港,苏国辉的父亲也是在香港出生的,所以,苏国辉算是第三代香港人。苏家平时做点小生意,卖蔬菜供应给酒楼等地方。苏国辉有13个兄弟姐妹,家境并不宽裕,父母忙着为生活奔波,也没有时间管他们。苏国辉很调皮,念书不用功,但是对老师还是很尊重的,六年级毕业的时候,有位老师在苏国辉的纪念册上写了四个字—“自强不息”,苏国辉一直记得这句话,也用这四个字来鼓励他的学生。
兴趣爱好
苏国辉兴趣广泛,吉他、口琴、书法等都有相当的造诣。在他上中学时,香港流行起摇滚乐,他曾省下生活费买了一把电吉他,和几个同学组了乐队,并担任主音吉他手。因为乐队小有名气,他们还经常被邀请在各种舞会和派对里演奏,也有出版商邀请他们去录制唱片。
人物评价
“苏国辉是国际视神经轴突再生研究领域先驱。”(暨南大学粤港澳中枢神经再生研究院评)
“苏国辉是中国脊髓损伤研究协作组创始人之一,对推进中国科研和推广脊髓损伤研究作出了突出、重要的贡献。”(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评)
“苏国辉拥有求真的科学精神与拥抱生活的热情,他是世界视神经再生研究的先驱者。”(《广州日报》评)
“苏国辉在‘视觉、脊髓、大脑神经保护及再生’等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暨南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