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施蕴渝简介

施蕴渝简介

淘名人 2024-02-08 10:09 热度:

施蕴渝

施蕴渝,女,1942年4月21日出生于重庆,分子生物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施蕴渝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本科毕业后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担任实习研究员;1970年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79年开始先后在意大利罗马大学物理化学系、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物理化学系、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C.N.R.S酶学及生化结构实验室、法国NANCY大学CNRS理论化学实验室,进修或合作研究;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8年至2003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首任院长;2001年至2010年担任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生物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施蕴渝深入开展了与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药物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包括酶与底物,药物与靶分子结合自由能的计算蛋白质稳定性的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分子的随机动力学模拟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酶作用机理的计算机模拟。

基本资料

中文名:施蕴渝

外文名:YunyuSh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重庆

出生日期:1942年4月21日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性别:女

人物经历

1942年4月21日,施蕴渝出生于重庆,江苏南京人,祖籍上海崇明。

1965年7月,施蕴渝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生物物理专业。同年9月进入卫生部中医研究院工作,担任实习研究员(—1970年2月)。

1970年2月,施蕴渝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系工作,先后担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1979年,施蕴渝作为访问学者,前往意大利罗马大学物理化学系学习(—1981年)。

1984年6月,施蕴渝前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物理化学系,进行合作研究(—1985年1月)。

1990年3月,施蕴渝再次前往荷兰格罗宁根大学物理化学系,进行合作研究(—1990年9月)。

1994年1月,施蕴渝前往法国巴黎第十一大学C.N.R.S酶学及生化结构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1995年11月,施蕴渝进入法国NANCY大学CNRS理论化学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

1997年,施蕴渝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8年,施蕴渝担任中国科学技术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施蕴渝研究成就

科研综述

计算生物学研究

计算生物学方面,施蕴渝和她领导的课题组,深入开展了与蛋白质分子设计及药物设计有关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的研究,包括酶与底物,药物与受体结合自由能的计算;蛋白质稳定性的计算机模拟;蛋白质分子的随机动力学模拟;蛋白质静电相互作用研究,以及酶作用机理的计算机模拟。她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加热力学积分方法模拟酶与底物,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自由能;研究和发展了蛋白质及其周围溶剂的静电相互作用的理论模型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将分子动力学模拟与量子化学模拟结合模拟溶液中的有机反应及模拟酶反应。

结构生物学研究

结构生物学方面,施蕴渝是在中国国内最早开展生物大分子二维核磁共振实验的几个人之一,她领导的实验室,建立了多维核磁共振实验研究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系统方法,研究了一些重要蛋白质如转录因子,蝎毒蛋白(钾通道拮抗物)的溶液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揭示蛋白质相互作用及其功能意义。

学术论著

截至2015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1年—2010年

教育部高等学校生物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科学院系统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成员


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第十三、十四届常务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第九、十、十一届常务委员会常务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施蕴渝的父亲施士元是诺贝尔奖获得者居里夫人为中国培养的唯一的物理学博士、也是“东方居里夫人”吴健雄的老师。

人物评价

施蕴渝在中国国内率先开展了蛋白质结构与功能计算生物学研究;她领导建立了完整的本科生与研究生的结构生物学教学体系;她为中国结构生物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她领导了中国科学院结构基因组研究项目,为中国的结构生物学的发展,为中国结构基因组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作出了贡献。(新华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