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安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孟安明
外文名:Meng AM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63年7月
毕业院校:英国诺丁汉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出生地:四川大竹
代表作品:《Transgenesis. Methods in Cell Biology》
人物经历
1963年7月,孟安明生于四川省大竹县。
1979年,就读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
1983年,毕业于西南农业大学农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任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实习员。
1987年,赴英国诺丁汉大学遗传系留学。
1989年,任英国诺丁汉大学遗传系研究助理。
1990年,毕业于英国诺丁汉大学遗传系,获博士学位;同年,在北京农业大学(现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做博士后研究。
1993年,任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动物生理生化系副教授。
1996年,赴美国佐治亚医学院分子医学与遗传学研究所做访问学者。
1998年,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原生物科学与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9年,入选清华大学“百名人才引进计划”。
2000年,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2006年,加入九三学社;同年,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08年,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所长。
主要成就
孟安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孟安明早期从事水稻育种、畜禽DNA指纹图谱研究。1996年后,主要利用斑马鱼为模式系统,研究脊椎动物胚胎早期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包括母源因子的作用、胚层诱导与分化的调控机制等,为理解和预防人类不育不孕和出生缺陷提供知识;发现多个介导中内胚层诱导及胚胎背腹分化的因子和新的作用机理。
项目承担
第十一、第十二、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据2019年3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显示,孟安明主持“973”、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委等项目;提交提案建议10余项,多项被评为优秀提案。早期从事水稻育种、畜禽DNA指纹图谱研究。自1996年以来,主要利用斑马鱼为模式系统,研究脊椎动物胚胎早期发育的分子调控机制,包括母源因子的作用、胚层诱导与分化的调控机制等,为理解和预防人类不育不孕和出生缺陷提供知识。
学术论著
据2019年3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显示,孟安明发表SCI论文50余篇。
代表性著作
Me
社会任职
孟安明先后任亚太发育生物学联合体主席、中国动物学会理事长、中国遗传学会副理事长,《CurrentZoology》主编,《JournalofCellScience》、《JournalofBiologicalChemistry》、《CellResearch》、《BMCDevelopmentalBiology》、《JournalofMolecularCellBiology》、《MechanismsofDevelopment》、《OpenBiology》等期刊编委会或顾问委员会成员。
孟安明曾任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委;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2014年,挂职任北京市科委副主任。
2022年1月,中国科协生命科学学会联合体召开第三届主席团工作总结暨换届会议,选举中国动物学会孟安明理事长担任主席团第四届轮值主席。
九三学社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委
个人生活
孟安明的体育爱好是跑步,每周无论多忙都要抽空去操场跑几十圈。
人物评价
孟安明以出色的成果证明了中国的学者在发育生物学方面的杰出研究能力。(清华大学新闻网评)
孟安明在《Science》、《Cell》等杂志上发表多篇与发育相关的论文,在中国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影响,提升了中国国内动物发育生物学的研究水平,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清华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