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江森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毛江森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江山
出生日期:1934年1月
毕业院校:国立上海医学院
职业: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经历
1933年1月,毛江森出生于浙江省江山县(现江山市)贺仓村一个农户家庭,曾用名毛维书,后改名毛江森。
1939年7月,就读江山清湖镇贺仓村小学。
1942年2月,转到清湖镇中心小学高小部,住校学习。
1945年7月,考入江山县立中学初中部。
1948年7月,从江山县立中学初中部毕业;同年9月,考入私立杭州新群高级中学,学习半年。后因病休学。
1949年1月,考入浙江省立杭州高级中学春季班。
1951年1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同年9月,以高中毕业同等学力考入国立上海医学院(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在内科班学习。
1953年2月,担任上海医学院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1955年2月,辞去院团委组织部副部长职务,降级插班学习,担任学生年级党支部副书记。
1956年,先后在上海第一医院、中山医院、妇产科医院、上海市立传染病医院等实习。
1957年7月,从国立上海医学院
主要成就
毛江森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毛江森在20世纪50年代末从事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和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为发展脊髓灰质炎活疫苗做出贡献;60年代,研究了D20对病毒增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提出了D20对病毒作用的可能机制,增加病毒热稳定性和减少干扰素的产生建立和系统研究了乙型脑炎病毒-鸡胚细胞干扰素产生系统;70年代末分离出甲型肝炎病毒(HAV),发现红面猴和恒河猴对HAV有感染与免疫反应,证明甲肝有隐性感染,发现HAV在组织培养细胞内质网中增殖,培养出甲肝减毒活疫苗毒种(H2减毒株),制成安全有效的活疫苗。
科研奖励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79年3月 | 建立放射免疫沉淀反应检测甲型肝炎病毒 | 浙江省科技成果二等奖 |
1979年 | 甲型肝炎病毒抗原提取成功及其在排毒规律和血清学诊断方面的应用 | 优秀科学技术成果一等奖 |
1982年11月 | 甲型肝炎病毒实验感染红面猴、恒河猴和用红面猴分离甲型肝炎病毒 | 国家卫生部二等奖甲级科学技术 |
社会任职
时间 | 职位 |
---|---|
1987年12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第六届委员会委员 |
1989年1月 | 卫生部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1992年10月 |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1992年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浙江省第七届委员会委员 |
1997年 |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
1998年12月 | 浙江省高等院校重点学科建设评估委员会委员 |
1999年4月 |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席 |
2000年10月 | 温州医学院院长顾问 |
2000年12月 | 浙江省科技咨询委员会委员 |
参考资料: |
人物评价
毛江森坚持科研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是科学界的楷模和典范,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和践行者。他坚持走科研成果转化应用于防病治病、应用于造福人类之路,使中国甲肝发病率大幅下降,甲肝流行的局面得到了基本的控制,为摘掉肝炎大国的帽子作出了重要贡献。(北京协和医学院评)
毛江森是一名杰出的卫生健康领域科学家,一直走在时代前列,为卫生健康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评)
人物影响
设立奖学金
毛江森设立了上海医科大学“普康奖教金”、杭州高级中学“毛江森奖教基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