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兰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马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省沈阳市
出生日期:1958年9月
毕业院校: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女
人物经历
1958年9月,马兰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
1976年,中学毕业后到内蒙古插队劳动。
1978年2月—1982年1月,就读于沈阳药学院(现沈阳药科大学)药学系,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
1982年1月—1984年12月,就读于中国医科大学,毕业并获得免疫学硕士学位。
1984年12月—1986年4月,回到沈阳药学院制药系任教,从事微生物学教学工作。
1986年4月—1990年12月,被教育部选派赴美深造,就读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毕业并获得博士学位。
1991年—1993年,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3年—1995年,在拜耳公司制药部拜耳研究中心从事药物研究工作。
1995年12月,担任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
1998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3年,获得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曙光跟踪计划”资助。
2019年11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0年,被
主要成就
马兰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马兰发现成瘾性药物调控基因表达的表观遗传新途径和β-抑制蛋白的核信使功能;揭示成瘾渴求强化和药物成瘾的跨代遗传现象及其表观遗传机制;系统阐述阿片受体信号转导调控机制,发现GRK作用的新模式及其调控记忆的机制;提出记忆提取-消退的受体偏向性信号通路假说和消除成瘾相关记忆的新策略。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4月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网站显示,马兰先后在《细胞(Cell)》《自然神经科学(Nature Neuroscience)》《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等SCI刊物发表论文一百余篇。
承担项目
截至2019年11月,马兰先后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科技部“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项目时间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担任职务 |
---|---|---|---|
2009年 | 阿片类物质精神依赖的神经生物学机制 | 973计划健康科学研究领域 | 首席科学家 |
2015年 | 精神活性物质成瘾记忆的形成和消除 | 973计划人口与健康领域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8年3月—2013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2018年3月—2023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常务理事 | |
《生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编委 | |
《神经药理学(Neuropharmacology)》编委 |
人物评价
马兰的工作推动了中国药物成瘾机制和信号转导研究的发展。(何梁何利基金评)
马兰带领团队,完成了一篇篇不断解开毒瘾“密码”的论文,站在了学术研究的国际顶峰。(《新民晚报》评)
马兰放弃美国绿卡全职回国工作,她从事医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成绩卓著,在脑科学和精神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方面取得了国际领先的突出成绩。她教书育人,为祖国医学事业和医学人才培养做出杰出贡献。她作为教育系统的杰出代表,在自己的教学科研岗位上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她以过人的毅力,超人的才智,埋头苦干,无私奉献,敢于攻关,永攀高峰,不怕艰难险阻,不向困难低头,不讲条件,不计较个人得失。(复旦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