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刘允怡简介

刘允怡简介

淘名人 2024-02-08 16:04 热度:

刘允怡

刘允怡,1947年6月22日出生于香港,祖籍广东南海,肝胆胰外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卓敏外科研究教授、和声书院院长。刘允怡于197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1995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96年—1999年任香港外科医学院主席;1996至—2001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系主任、外科部门主管;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0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和声书院院长;2012年—2021年任香港医务委员会主席;2019年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刘允怡主要从事肝癌诊疗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刘允怡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香港

出生日期:1947年6月22日

毕业院校:香港中文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9年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籍贯:广东南海

人物经历

1947年6月22日,刘允怡出生于香港。

1972年,毕业于香港大学医学院。

1993年,晋升为香港中文大学外科讲座教授。

1995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1996年—1999年,任香港外科医学院主席。

1996至—2001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外科学系主任、外科部门主管。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2011年,任香港中文大学和声书院院长。

2012年—2021年,任香港医务委员会主席。

2019年,当选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刘允怡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刘允怡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以“肝段为本”的肝切除方法,即根据血液供应和胆管引流特征提出肝背扇区分为解剖亚区的概念,对肝癌和肝门胆管癌根治切除和劈裂性肝移植均有实际的临床指导意义。统一了国际上在肝脏解剖和肝切除手术的规划名称。率先应用钇90微粒为晚期肝癌治疗,提高了生存率。应用化疗、免疫联合治疗使不能切除的肝癌能以手术切除。

1990年,刘允怡带头组织和创建了香港中文大学肝移植中心和肝癌诊疗研究组。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官网显示,刘允怡已发表论文在国际文献(SCI文章)600余篇,中国文献79篇,参加著书147部,专题研究3篇,回顾、论文51篇等。

学术交流

时间

学术活动名称

举办地

2008年

港沪国际肝病会议

香港

2019年4月

首届世界大健康院士论坛

武汉

2019年11月

第十届中国消化外科学术会议暨清华—哈佛外科论坛

北京

2021年11月

第五届嵩山论剑暨全国肝胆胰外科高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8年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客座教授

2002年—2004年

国际肝胆胰协会主席

2007年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

2009年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专家评审会评审专家

2009年—2011年

亚太区肝胆胰协会会长


人民卫生出版社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第十五届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顾问委员会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专科医师准入制度试点工作筹备委员会顾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佛山市委员会委员


沙田国际医务中心仁安医院医学顾问


中山大学客座教授


华中科技大学客座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客座教授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荣誉院长


第二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研究所名誉所长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病医院荣誉院长


暨南大学名誉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家世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刘允怡的父亲随他在广州经商的祖父来到香港,是大陆移民香港的第三代。在香港长大的刘允怡原来也不清楚自己的老家是南海哪里的,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得以知晓。

人物评价

“刘允怡是香港和东南亚地区肝移植的创始人之一。”(《临床肝胆病杂志》评)

“刘允怡在微创外科、胃肠外科、抗生素研究等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