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圣彩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圣彩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福建省三明市
出生日期:1963年10月
毕业院校: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3年10月,林圣彩出生于福建省三明市。
1980年,从尤溪县洋中中学毕业,考上厦门大学。
1984年,从厦门大学生物系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91年,从美国得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UniversityofTexas,SouthwesternMedicalCenteratDallas)毕业,获得生物化学博士学位。
1991年—1995年,在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owardHughesMedicalInstitute,UCSD)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5年—2001年,担任新加坡国立大学分子与细胞生物研究所实验室主任。
2001年—2006年,担任香港科技大学生化系助理教授、副教授(获得终身职位)。
2001年—2006年,兼职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担任特聘教授。
2001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3年12月—2017年5月,担任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2006年6月,担
主要成就
林圣彩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林圣彩和团队揭示和阐明了细胞葡萄糖感知器并偶联调节代谢稳态关键激酶AMPK和mTORC1的原理,提出葡萄糖本身能作为信号、“物理性”地调控代谢平衡的新概念;发现脂肪吸收和利用的新途径;揭示了生长因子通过调节细胞自噬和糖脂代谢途径调控代谢稳态的机制;发现了交感神经调控机体应激产热的新机制;取得了系统性的研究成果,为了解糖脂代谢相关疾病的成因及其药物研发提供了新理论和新策略。
林圣彩两度受邀撰写长文综述,系统总结AMPK和葡萄糖感知的研究进展。
2022年,林圣彩团队历经7年的科研攻关,首次从分子角度勾画出了二甲双胍行使功能的路线图,为进一步拓展其应用范围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成果于今年2月24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学术论著
截至2021年11月,林圣彩先后发表论文110余篇,他引次数达10000余次,以通讯作者在Nature、Science、Cell Metab、Nat Cel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4年8月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会第十一届、第十二届副理事长 |
2014年12月 | 龙岩学院客座教授 |
2022年3月 | 河南大学特聘教授 |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林圣彩的妻子李蓬在清华大学工作,是一位分子生理学家,李蓬于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22年受聘担任郑州大学校长。
人物评价
林圣彩是葡萄糖感知领域的主要引领者之一。(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评)
林圣彩是中国著名的细胞代谢生物学家,领衔的团队在AMPK能量感应的研究领域做出了杰出贡献,解决了细胞感受葡萄糖水平的分子机制这一重大的科学问题,成就卓著。(三明市科学技术协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