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韩启德简介

韩启德简介

淘名人 2024-02-09 08:16 热度:

韩启德

韩启德,男,1945年7月出生于上海,九三学社成员、中共党员,病理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第十一、十二、十三届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68年韩启德从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毕业后到陕西省临潼县多所基层医院工作;1982年从原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北京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工作;1985年至1987年在美国埃默里大学药理系进修;1987-1988年任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讲师;1988-1995年任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1995年至2000年在北京医科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所长;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0年至2002年担任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医学部主任、心血管研究所所长、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主任;2001年至2006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副主席;2003年至2013年担任第十、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2006年至2016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第八届主席;2016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2020年任北京大学公众健康与重大疫情防控战略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基础研究。2019年12月18日,入选“中国海归70年70人”榜单。

基本资料

中文名:韩启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45年7月19日

毕业院校:上海第一医学院、原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 [24-26]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首先证实a1肾上腺素受体含a1A与a1B两种亚型的假说

原籍:浙江慈溪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5年7月19日,韩启德出生于上海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原籍浙江慈溪,在上海读完小学和中学。

1962年-1968年,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医学系学习。

1968年-1979年,在陕西省临潼县多所基层医院工作,担任临床医师。

1979年-1982年,在原西安医学院(现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就读研究生,并获得病理生理学硕士学位。

1982年-1985年,在北京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室工作,担任教师。

1985年-1987年,在美国埃默里大学药理系进修。

1987年-1988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工作,担任讲师。

1988年-1995年,在北京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工作,先后担任副主任、主任、副研究员、研究员、教授。

1993年,被聘为博士研究生导师。

1995年,加入九三学社。

1995年-2000年,在北京医科大学工作,先后担任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心血管基础研究所所长。

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韩启德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韩启德在国际上首先证实a1肾上腺素受体(a1-AR)包含a1A与a1B两种亚型的假说,并深入研究了各种亚型a1-AR在心脏和血管的分布、介导的效应、调节特征、与-AR的交互作用以及多种病理状况下的改变等,揭示了多种亚型a1-AR在心血管同时存在的生理与病理生理意义。在心血管神经肽研究方面发现血浆和血小板中神经肽Y的改变与脑血管痉挛和高血压的发病有关。并与同事合作在国际上首先提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为神经-免疫系统间共用信息分子的假说。

学术论著

韩启德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据不完全统计,发表的论文被SCI收录刊物引用1700余次。

韩启德,大白鼠实验性心肌梗死时梗死范围和左室心肌收缩性能指标的测定及其特点,西安医学院学报,1982,3:600~604。

韩启德,植物神经系统在心肌梗死中的作用,生理科学进展,1983,14:31~36。

韩启德、席与萍,山莨菪碱对缺血心肌超微结构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0年—2002年

九三学社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中央副主席、中央常委(增补)

2001年5月至2006年5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六届副主席

2002年12月至2007年12月

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中央主席、中央常委(2002年12月按部长级待遇)

2003年3月至2008年3月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2006年5月至2016年6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第八届主席

2007年12月至2012年12月

九三学社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中央主席、中央常委

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

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2012年12月至2017年12月

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中央主席、中央常委

2013年2月至201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2016年6月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

2018年4月

西湖大学创校校董会成员


欧美同学会·中国留学人员联谊会会长(第

展开阅读全文 ∨

个人生活

韩启德的父亲曾留学日本,在神户商学院攻读经济学。母亲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毕业于桑蚕专科学校。他在10岁时,因患猩红热并发严重风湿性关节炎和心包炎,昏迷三天三夜后被抢救过来。这场病使他真在心中默默产生了一个愿望——做一名医生。

人物评价

韩启德长期从事心血管基础研究,在a1肾上腺素受体(al—AR)研究领域获重要成果,在心血管神经肽研究方面也取得不少创新性成果。(何梁何利基金会评)

学术观点

中医与科学

我不同意中医是科学。科学是一科一科的学问,现代的学问必须包含要素,必须是可质疑的,不断靠向真理,不断纠错,必须是能实证的、量化的,必须用逻辑学的方法等等,科学的要素,有很多中医是达不到的。中医凭感觉、凭经验,但是有没有经过实证?有。经过两三千年绵延不绝,中华民族繁荣昌盛,大量的病都看好了,这是事实。但它并没有符合科学里面的很多要素。

中医是好的,但不一定是科学的。科学并不在于正确,不科学不说明它不正确,不好。如果硬要把中医跟现代科学去靠,永远使人觉得不如现代科学,跟现代科学没法儿去比。

对科学要有正确的理解,不要把科学跟正确联系起来。科学只是人类文明发展到1500年后,在这几百年里,一部分地球人认定的一种体系。而中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定的体系,为什么一定要把两个体系去完全等同起来呢?应该有这个自信,也应该吸收互相的长处。中西医结合是非常好的道路,两个体系、两个哲学体系要合在一起谈何容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言论

医患关系

现在的西医几乎已经不碰病人了,裘法祖提到一个故事,说一个病人肚子疼,找到他,他让到检查床摸了一下他肚子,这个病人感动得掉眼泪,说你是我看的第六个医生,前面五个医生都没有碰过我一下肚子。西医已经到了完全靠设备,完全靠人为确定的指标来解决问题。尽管有它很好的能解决问题的地方,但离开病人越来越远,容易造成矛盾。中医首先要把脉,医生的手搭到了病人的手,再加上一个笑容,病人的感觉跟我等了几个小时,看到医生头都不抬,化验单一开检查去,感觉很不一样。

中医不会这样,我当中医,病人刚走进来我就知道他大概是什么问题,在农村时,妇女坐下来给你一个胳膊,什么也不说,我就知道她要我把脉是不是怀孕了。中医的怀孕的脉是很好把的,我学了9个月,掌握的非常好,滑脉就像钢珠子在手底下滑过去,你就问她你月经过去了多长时间?她说我已经有两个月了。恭喜你!你是神医!

医学与人文

医学现在缺乏人文,离人文越来越远,离开它医学的宗旨

展开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