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家淮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韩家淮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省淮南市
出生日期:1960年1月
毕业院校: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0年,韩家淮出生于安徽省淮南市。
1982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5年,从北京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0年,从比利时布鲁塞尔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0年—1992年,在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1993年—2007年,担任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Research)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2001年11月—2007年7月,兼任厦门大学特聘教授。
2007年8月,在厦门大学做全职教授,并兼任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教授。
2011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
2013年12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4年8月—2020年4月,担任厦门大学副校长。
2018年9月,担任厦门大学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院长。
2019年,被聘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韩家淮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韩家淮在世界上率先发现p38信号通路。细胞内存在多条信号通路以介导不同的生物学反应。p38信号通路是细胞内最重要的信号通路之一,它在许多生物学反应包括细胞周期调控、细胞增殖、发育、分化、衰老、凋亡、免疫反应及肿瘤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韩家淮领导的实验室在p38信号通路的研究领域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肿瘤坏死因子(TNF)alpha参与调控细胞的生存和死亡以及机体的免疫反应,是影响人类健康最重要的细胞因子之一。韩家淮课题组用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细胞反应为模型,研究炎症反应和细胞坏死。他们发现蛋白激酶RIP3在细胞程序性坏死通路中起关键作用,在细胞程序性坏死的机制研究上,贡献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并且验证了细胞程序性坏死在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病毒HSV)、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论文著作
根据2021年7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20年9月 | 海西医学联盟第一届理事会副主席 |
美国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化学学会会员(American Society for Molecular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 | |
美国免疫学协会会员(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Immunologists) | |
美国微生物学协会会员(American Society for Microbiology) | |
国际内毒素协会会员(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Endotoxin) | |
中国遗传学会国际交流委员会委员 | |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蛋白质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
中国细胞生物协会副理事长 | |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编委 | |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编委 | |
《Protein & Cell》编委 | |
《中国癌症研究》编委 |
人物评价
韩家淮是先天性免疫信号传导领域的世界知名学者,在信号传导研究做出了卓越贡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评)
韩家淮在细胞程序性坏死领域的杰出工作,为中国在此领域取得国际领先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并为中国培养了许多优秀的青年科研工作者。(厦门大学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