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嘉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樊嘉
外文名:Fan Jia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昆山
出生日期:1958年3月
毕业院校:南通大学 、上海医科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肝胆胰肿瘤诊断治疗学》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信仰:共产主义
籍贯:江苏江都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8年3月,樊嘉出生于江苏省昆山市,籍贯江苏江都。
1976年5月,樊嘉参加工作。
1978年,樊嘉考入南通医学院(现南通大学医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
1983年,樊嘉从南通医学院毕业,获得学士学位。
1987年2月,樊嘉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8年,樊嘉从南京铁道医学院(现东南大学医学院)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95年,樊嘉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1997年,樊嘉首批入选“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
1999年,樊嘉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匹兹堡大学移植中心从事肝移植及肝脏外科临床研究(至2000年)。
2005年,樊嘉入选“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及“上海市百名领军人才培养计划”。
2013年12月,樊嘉担任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肝外科主任、复旦大学器官移植中心副主任、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副主任、上海市肝肿瘤临床医学中心
主要成就
樊嘉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樊嘉首创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多模式综合治疗技术,使合并门静脉癌栓的晚期肝癌由“不可治”变为“部分可治”。提出肝癌肝移植“上海-复旦标准”和移植后转移复发防治综合策略,明显提高了肝癌病人移植术后生存率。系统解析了肝癌转移复发微环境调控分子机制,建立了肝癌早诊及转移复发预测模型,并实现多项临床技术转化。
2022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樊嘉院士团队研究发现,干扰素α可通过纠正糖代谢失衡的方式重塑肿瘤免疫微环境激活免疫应答,克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ICB)耐药,并提出两者联合治疗肝癌的新策略。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11月,樊嘉先后发表论文500余篇,其中SCI论文290余篇。主编《肝移植300问》,作为副主编撰写《现代肿瘤学》《外科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参与编写《原发性肝癌(第二版)》《实用肝胆肿瘤外科学》《肝癌转移复发的基础与临床》《中国常见恶性肿瘤诊疗常规—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9年09月— | 第四届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10年10月— | 第八届上海市医学会肿瘤专科委员会主任委员 |
2011年01月— | 第九届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 |
2013年10月— | 第五届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 |
2014年02月— | 第十届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任委员 |
2015年07月— | 第一届上海市医师协会肿瘤科医师分会委员会会长 |
2018年11月— | 上海市医学会器官移植专科分会委员会顾问 |
2020年2月— | 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 |
中华外科学会肝脏学组委员 | |
上海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 | |
上海市医学会肿瘤分会副主任委员 | |
上海市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 | |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员 | |
美国临床外科学会(SSO)会员及国际肝胆胰协会委员 | |
《中国临床医学》杂志第三届编委会主编 | |
《中华外科杂志》等14种杂志副主编或编委 |
人物评价
樊嘉长期致力于提高肝癌临床治疗疗效与转移复发机制研究,在肝癌门静脉癌栓及肝癌肝移植术后转移复发的临床防治上有重大突破,在转移复发机制研究方面有重要创新,是中国肝癌领域中青年专家的领军人物。(《大丰日报》评)
作为一名医生,樊教授始终以白求恩同志为榜样,对技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20多年如一日,时时刻刻“以病人为中心”,把无限的激情倾注在医学事业中,以渊博的学识、高超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交口赞誉,也以实际行动为新时期的白求恩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更是一名老共产党员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真实写照。见过樊嘉教授的人,无一不为他那种全身心扑在事业上、工作起来不知疲倦的精神所折服,在樊嘉教授身边工作的人,无一不被他病员至上的天使般的真情所感染。樊教授是人民的好医生,廉洁行医。在数十年的从医生涯中,他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