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宜张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宜张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慈溪
出生日期:1927年9月
毕业院校:浙江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27年9月,陈宜张出生于浙江慈溪。
1946年,考入浙江大学就读机械工程,一年后转系攻读医学院。
195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毕业后,被派到上海军医大学生理教研室,任高级师资进修员。
1962年,到中科院生理所进修。
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99年,任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2019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学部委员。
主要成就
陈宜张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宜张在20世纪60年代发现单个电刺激可使幼兔大脑皮层树突电位长时间易化。20世纪70—80年代提出了下丘脑及边缘系统参与针刺镇痛的设想并阐明了下丘脑-中脑连接的意义,阐明了下丘脑室旁核在损伤性应激反应中的作用以及脑内氨基酸和下丘脑神经肽与心理应激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首先在国际上提出了糖皮质激素作用于神经元的非基因组机制或膜受体假说,提供了甾体激素以非基因组机制方式分别抑制、促进神经细胞的兴奋性、分泌和重摄取氨基酸的一系列实验资料并阐明其部分细胞内信号转导过程,有关工作已被国际著名内分泌学教科书所引用。
学术论著
截至2014年11月,陈宜张发表科学论文200余篇,主编《神经系统电生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的历史发展及思考》《探索脑科学的英才:从灵魂到分子之路》《突触》等专著16部,参编15部。
1、Hua SY, Chen YZ. (1989) Memb
社会任职
任职时间 | 任职职务 |
1989年 | 中国生理学会副理事长 |
1994年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 |
1995年 | 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组委会主席 |
1998年 |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常务主编 |
1999年 | 浙江大学医学院院长 |
2002年 |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
全军医科会生理病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 |
《生理学报》副主编 | |
神经科学通报》(Neuroscience Bulletin,NB)顾问编委 | |
浙江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 |
浙江大学脑与智能研究中心主任 | |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陈宜张的祖父是镇上陈姓族人中唯一的晚清秀才,父亲是历史学家,曾任金陵大学和之江大学教授,叔叔们也都是大学毕业,任大中学的教授、老师。
人物评价
陈宜张从意气风发的青年,教到了一头银发的老者,年复一年,兢兢业业,默默坚守三尺讲台,桃李满天下。他严谨细致,严格育人,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是陈宜张事业的“车之两轮”,毫不偏颇。(光明日报评)
“陈宜张教授对某些问题有他自己的见解,有些意见并不一定合乎潮流,不能完全说特立独行,但他的意见,真正体现了一位正直科学家对整个国家、社会及科学发展的一种忧患意识。”(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神经生物研究所所长杨雄里评)
陈宜张院士,桃李遍医界,成果达九畹,他依然放眼神州,科研不息,耕耘不止。(中国科学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