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陈霖简介

陈霖简介

淘名人 2024-02-09 17:09 热度:

陈霖

陈霖,男,1945年11月6日出生于四川成都,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70年陈霖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讲师、教授;1980年至1983年在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与工作;1988年至1993年在德国雷根斯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做访问教授;1996年获得“国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研究奖金资助;2002年至2004年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兼任研究员;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05年至2011年担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8年当选国际认知科学联合会主席;2009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1年当选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2012年担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陈霖主要研究方向为:认知科学和实验心理学,视觉认知和脑成像。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霖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省成都市

出生日期:1945年11月6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9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原籍:福建省福州市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45年11月6日,陈霖出生于四川成都,原籍福建福州市。

1964年,陈霖进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读。

1970年,陈霖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70年—1973年)、讲师(1973年—1985年)、教授(1985年—2001年)。

1980年,陈霖获得斯隆基金会资助,作为访问学者、博士后,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学习与工作(至1983年)。

1988年,陈霖作为访问教授,前往德国雷根斯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学习与工作(至1993年)。同年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1996年,陈霖获得“国际人类前沿科学计划”研究奖金资助。

2002年,陈霖担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兼任研究员(至2004年)。同年担任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主任。

2003年,陈霖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成为心理学家潘菽逝世15年之后的中国科学院首位心理学院士。

2005年,陈霖担任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11年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陈霖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82年,陈霖在Science上提出拓扑性质初期知觉理论,之后来在知觉领域刊物,以及Science、PNAS发表一系列论文;他应邀为Visual Cognition的关于拓扑性质知觉理论的专辑撰写“leadpaper”,就“什么是知觉信息基本表达”的知觉研究的根本问题,向半个多世纪以来占统治地位的“由局部性质到大范围性质”的理论路线提出挑战,全面系统地发展了“大范围首先的”视知觉拓扑结构和功能层次的理论。

2003年,陈霖发现“大范围首先”的脑成像证据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他所领导的团队创立和发展的“大范围首先”的拓扑性质知觉与功能层次理论,以及脑成像技术在推动该理论发展所起到的关键作用。

2007年12月,陈霖团队研究发现:人类大脑左半球对大范围拓扑性质的知觉占优势,右半球对局部几何性质的知觉占优势。该发现发表于26日的《美国科学院院刊》,并被该刊《本期导读》专栏介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96年—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 Study of Attention and Performance顾问委员会委员

2008年—

国际认知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ognitive Science, IACS)主席

2004年—

中山大学双聘院士

2011年—

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长

2014年—

电子科技大学双聘院士


河南大学研究生院名誉院长兼研究生导师


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Journal of Cognitive Science》《Visual Cognition》《Gestalt Theory》《BrainMap》编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求是基金会决定将今年的‘杰出科学家’奖授予陈霖教授,不仅因为他立足国内,在认知科学领域提出并以大量实验证明了他提出的新理论,而且因为陈霖教授的成就给当前我国科技工作者,特别是青年以有益的启发。”这种有益的启发体现于在快速发展的科学前沿研究中,“一位成功的科学家必须有自信和科学的怀疑精神。”(陈霖获得“求是杰出科学家奖”时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院士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