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冀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陈可冀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福州
出生日期:1930年10月20日
毕业院校:福建医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人物经历
1930年10月20日,陈可冀出生于福建福州。
195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疗系;同年,留校任福建医学院内科助教及附属医院内科住院医师。
1956年4月,任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
1959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心电图进修班学习深造。
1963年起,历任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副研究员、研究员。
1964年—1965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脏内科医师进修班学习并结业。
1978年,任西苑医院心血管病研究室主任。
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98年,任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副主任。
2007年,被确认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学代表性传承人。
2021年3月,任省部共建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主要成就
陈可冀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陈可冀主要研究冠心病以及高血压临床治疗及作用机理、冠脉再狭窄的防治及其机理,以及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研究。在心脑血管病临床及研究中,陈可冀积多年的临证所见,将血瘀证归为久病多瘀、温热病重证必瘀、创伤外证多瘀等类型,根据不同病因,善用活血化瘀,兼容其他治法,形成了自己独到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冠心病的临证医学体系和学术经验特色。
学术论著
据2022年10月何梁何利基金官网显示,陈可冀已发表论文270余篇,主编有《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血瘀证及活血化瘀研究》《活血化瘀药化学、药理和临床》《川芎嗪化学、药理和临床》《清官医案研究(中文、英文、日文版)》等学术著作10余部。
学术交流
时间 | 学术活动名称 | 举办地 |
---|---|---|
2008年 | “中医药发展思路与继承创新思维和方法”第318次香山科学会议 | 北京 |
2009年12月 | 现代中药发展战略高层论坛 | 北京 |
2012年2月 | 第八届国际络病学大会 | 北京 |
2014年9月 | 第十二次全国中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79年—2009年 |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顾问 |
1988年4月—199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3年3月—199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1998年3月—200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
2004年—2008年 | 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席团成员 |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Chinese Medical Journal)》顾问 | |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顾问 | |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顾问 |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会长 |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主编 | |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名誉会长 | |
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 | |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学会主任委员 | |
中国老年学学会名誉会长 |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荣誉委员 | |
中央保健委员会专家小组副组长 | |
教育部中医内科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
人事部博士后管委会专家组成员 | |
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高级专家顾问委员会副主席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
北京市人民政府医药专业顾问 |
个人生活
婚姻家庭
陈可冀的妻子陈维养教授曾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常务副主编;陈可冀儿子的名字是陈舟,女儿的名字是陈丹。
人物评价
“陈可冀是中国中西医结合的奠基者及开拓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
“陈可冀为促进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作出了贡献。”(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评)
“陈可冀为中医药事业奋斗了70年,在中药科研、医疗服务、人才培养、学术发展和文化传承等各方面做了极其重要贡献,无愧于所获得的各种荣誉和表彰,是年轻中医药工作者的楷模。”(时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党委书记王炼评)
“陈可冀为中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时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房书亭评)
“陈可冀是中西医结合领域的领军人物,在中西医结合医学领域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作为中国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其治学精神和大师风范,仰之弥高,钻之弥坚。”(临床肾脏病专家陈香美院士评)
“他(陈可冀),从孩提时代与中医药结缘,采名家之长,成自创一体,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开拓奠基;生于乱世,历经艰辛,用六十载光阴钻研所学;士志于道,道始于勤,将一甲子岁月奉献病患。妙
人物影响
基金命名
2006年5月15日,福建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研究院设立了中国首家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陈可冀中西医结合发展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