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晓风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曹晓风
外文名:Xiao feng Cao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65年5月
毕业院校:北京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6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2020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
性别:女
人物经历
1984年9月,曹晓风进入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
1987年在校期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8年7月,曹晓风从北京大学本科毕业,获得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硕士研究生。
1991年7月,曹晓风获得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工作,先后担任助教(1991年—1993年)、讲师(1993年—1997年)。
1993年7月,曹晓风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1995年7月,曹晓风公派留学,作为访问学者,到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JohnInnesCentre)研修(至1996年7月)。
1997年7月,曹晓风获得北京大学博士学位。同年前往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生化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至1998年7月)。
1999年7月,曹晓风担任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助理研究员(至2003年7月)。
2002年,曹晓风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3年,曹晓风进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
担任职务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主要成就
曹晓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曹晓风在组蛋白甲基化研究方面,发现植物中首个H3K27去甲基化酶REF6,并提出REF6与LHP1共进化的理论;揭示组蛋白甲基化酶和去甲基化酶调控基因表达和维持转座子活性的分子机制,首次在基因组水平上证实转座子具有调控功能;系统研究了拟南芥中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的活性和调控开花的遗传学途径,发现AtPRMT5和AtPRMT3基因突变分别导致全基因组mRNA前体剪切和rRNA加工异常,揭示了蛋白质精氨酸甲基化通过转录后水平调控基因表达的新机理。在水稻小RNA研究方面,鉴定了水稻小RNA产生的关键因子及遗传途径;揭示不同小RNA对水稻重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2022年,曹晓风院士团队在山东省东营市黄河三角洲盐碱地农业试验站开展盐碱地科研工作。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4月,曹晓风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Science, Nature Genetics, Nature Communi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8年3月15日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委员 |
2018年1月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编委 |
2017年10月 | 中国科学院留学人员联谊会(中国科学院欧美同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 |
2017年1月 |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副主编 |
2017年1月 |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第六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
2016年6月12日 | 第五届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 |
2014年1月 |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 |
2014年1月 | 中国植物学会理事 |
2013年1月 | 中国植物生理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植物生物学女科学家分会”副主任 |
2013年1月 |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副主编 |
2013年1月 | 中国科学院第五届妇女工作委员会委员 |
2011年1月—2014年12月 | 《Biochemical Journal》编委 |
2010年1月— | 《The Pl |
人物评价
曹晓风积极承担国家重大任务,她长期从事植物表观遗传学研究,在植物DNA甲基化、组蛋白共价修饰和小分子RNA等领域取得诸多系统性、原创性成果。(网易科技评)
曹晓风的研究成果,在指导农作物的分子改良、杂交水稻利用等领域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瞭望》新闻周刊评)
曹晓风在植物表观遗传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做出了突出贡献,促进了植物表观遗传学学科的发展。(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