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宇亮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宇亮
国籍:中国
出生地:四川南充
出生日期:1963年2月
毕业院校:日本东京都立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Nanotoxicology》
主要成就:201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8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3年2月,赵宇亮出生于四川南充。
1985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化学系,获得学士学位;7月,进入中国核动力研究院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同位素标记放射性药物的研究。
1989年,前往日本原子力研究所进修(STAExchangeFellow),从事放射性免疫诊断试剂的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研究。
1993年,进入日本东京都立大学研究生院学习,从事重元素原子核裂变的研究,先后获得硕士学位(1996年)、博士学位(1999年)。
1994年—1998年,兼任日本原子力研究所、先端科学研究中心的共同研究员,从事超重金属物理和化学性质的研究。
1999年4月—2001年3月,在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2000年8月—2001年7月,兼任日本理化学研究所(RIKEN)共同研究员。
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2001年,担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组建了中国第一个纳米生物效应与安
主要成就
赵宇亮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赵宇亮主要从事纳米生物效应分析与安全性研究。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实验室,将放射化学原理发展到体外与体内超微量纳米颗粒的定量方法学研究,揭示了多种无机纳米材料、碳纳米材料的体内分布图谱,生物学效应规律,结构-效应关系,及其化学机制。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7月,赵宇亮先后发表国际SCI论文167篇,以及中文刊物论文近50篇;编著了纳米材料生物领域的世界上第一部专著《Nanotoxicology》,2007年在美国出版,主编出版了9部《纳米生物效应》系列丛书。
迄今发表SCI学术论文500余篇,被引用~3.5万次,H-因子96。获中国、美国、日本、欧盟的授权发明专利26项。研究成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TWAS化学奖,中国毒理学杰出贡献奖。
科研项目
项目时间 | 项目名称 | 备注 |
---|---|---|
2008年 | 粒子发射体碳纳米类物质的合成、分离方法的研究 | |
2008年 | 利用射线技术的碳纳米类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21年2月 | 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科研实验室专业委员会主任 |
2012年 | 苏州大学客座教授 |
2008年 | Associated Editor, Biomedical Microdevices (USA) |
2007年 | Associated Editor, Journal of Nanosciences & Nanotechnology (USA) |
2007年 | Associated Editor, Particle and Fiber Toxicology (UK) |
2005年 | Associated Editor, Journal Radioanalytical & Nuclear Chemistry (Europe) |
2003年 | Editorial Board, Chinese Physics C (China) |
2002年 | 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
参加节目
播出平台 | 节目名称 |
---|---|
广东卫视 | 《邓璐时间》第三季 |
人物评价
赵宇亮在纳米安全性和纳米药物领域做出了重要创新性贡献。(中国科学院评)
赵宇亮为纳米科学这个新兴分支学科及其安全应用的知识体系的建立和普及,做出了开拓性贡献;为新兴前沿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提高中国纳米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保障中国纳米科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