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东元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东元
国籍:中国
出生地:辽宁沈阳
出生日期:1963年6月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化学系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有序介孔分子筛材料》
主要成就: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籍贯: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
人物经历
1984年,赵东元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化学专业,获得理学学士学位,之后继续在吉林大学进行研究生学习,1987年,获得吉林大学化学系理学硕士学位。
1990年,获得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吉林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学位。
1990年,博士毕业后进入沈阳化工学院精细化工系任教,先后担任讲师(1990年-1991年)、副教授(1991年-1993年)。
1992年,前往加拿大里贾纳大学化学系做访问学者(导师:Prof.D.G.Lee)。
1993年,前往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化学物理系做博士后(导师:Prof.DaniellaGoldfarb)。
1995年,进入美国休斯顿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Prof.LarryKevan)。
1996年,进入美国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材料系和化学系材料研究室从事博士后研究(导师:Prof.GalenD.Stucky)。
1998年12月,回国后进入复旦大学化学系任教,担
主要成就
赵东元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赵东元一直从事沸石分子筛、无机纳米材料的合成研究,致力于由分子自组装、模板导向化学、表面活性剂、超分子组装、溶胶—凝胶化学控制多孔性、纳米材料的结构、排列、形貌,进而建立分子构筑与有序排列、功能组装之间的桥梁,实现功能材料的合成设计和宏观控制。
2000年之后研究方向为新型功能实用性有序多孔性材料的微观组装和宏观控制、介孔分子筛材料的合成组装,生长及物化性质研究;新型微孔分子筛的结构和合成设计;低维纳米材料的功能组装和合成设计;新型多孔材料和低维有序纳米材料的合成及表征,嵌段式高分子界面上新型无机纳米材料的定向生长和组装;纳米催化剂的制备、结构与绿色催化化学。
科研成果奖励&项目承担
截至2017年,赵东元作为学科带头人,主持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点基金项目,科技部863项目、973项目,上海市科委重大、重点基础研究项目等多项科研项目。并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参考资料 |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主编 | ||
《ACS Central Science》编辑 | ||
《Chemistry-An Asian Journal》 | ||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 ||
《Chemistry of Materials》 | ||
《Dalton Transactions》 | ||
《Nano》国际顾问编委 | ||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编辑 |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编委 | ||
《化学学报》编委 |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编委 | ||
《燃料化学学报》编委 | ||
《化学物理》编委 | ||
《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 ||
中国化学会材料学会理事、催化专业委员会委员 | ||
中国材料学会理事 | ||
上海化学化工学会无机专业委员会主任 | ||
第五届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 | ||
2002年 | 国际介观结构材料协会(IMMA)理事、秘书长 | |
2004年 | 国际沸石协会理事 | |
2005年 | 第六 |
人物评价
赵东元开创了多种介孔材料合成新路线,制备了一系列热稳定的、大孔径的有序介孔氧化物材料、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在介孔分子筛结构、外貌控制及多相组装机理等方面形成独特见解,为介孔材料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杰出的贡献。(2016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联想科学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