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张玉奎简介

张玉奎简介

淘名人 2024-02-09 22:57 热度:

张玉奎

张玉奎,1942年9月13日出生于河北保定,分析化学家,200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65年张玉奎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实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1983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吐宾根大学生理研究所学习半年;1992年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国家环保署研究中心学习两个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获得中国色谱贡献奖。张玉奎主要从事色谱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玉奎

外文名:Yu-kui Zha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保定

出生日期:1942年9月13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主要成就: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代表作品:《现代生物样品分离分析方法》

人物经历

1960年9月,张玉奎进入南开大学化学系学习。

1965年8月,张玉奎从南开大学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研实员(1965年8月至1978年7月)、助理研究员(1978年8月至1986年5月)、副研究员(1986年6月月至1989年7月)、研究员(1989年8月)。

1983年1月,张玉奎作为访问学者,前往德国吐宾根大学生理研究所学习半年(至1983年7月)。

1992年3月,张玉奎作为高级访问学者,前往美国国家环保署研究中心学习二个月(至1992年5月)。

2003年,张玉奎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1年,舟山市食药检院通过柔性引进张玉奎院士专家团队,正式挂牌成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并于2013年升级成为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

2013年8月26日,由张玉奎担纲组建的“丹东(宽甸)玉竹院士专家工作站”在丹东宽甸玉竹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揭牌成立。10月17日,“张玉奎院士工作站”揭牌仪式在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张玉奎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玉奎采用微渗析-液相色谱、亲和色谱、毛细管电泳及电色谱研究了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同时测定结合常数与结合分子数的系统方法。提出了多维立体分离的思想,构建以超滤膜为接口的多维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技术平台,并用于蛋白质的精细结构研究。用毛细管电泳方法研究肽类分离规律,从理论上说明了样品分子量与迁移时间的关系,进而为复杂蛋白样品的分离及痕量检测提供了新技术。在深入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注重完成国家任务与实现成果的产业化。先后负责完成了潜艇大气组分分析仪、K-1型液相色谱柱、高效液相色谱仪等国家任务。他还开展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原的基因表达与分离纯化等生物工程项目。

在基础研究方面,张玉奎采用统计热力学的方法研究溶质在多种色谱分离模式下的保留行为,推导出物理意义明确的描述流动相组成对色谱保留值影响的理论表达式,阐明了色谱过程中影响分离行为的分子结构因素,从而建立了系统的色谱热力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2005年

南开大学兼职教授

2005年6月8日

北京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首席教授

2007年11月9日

北京化工大学兼职教授

2008年3月27日

国家葡萄酒及白酒露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特邀顾问

2010年

中国化学会色谱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0年

全国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析仪器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0年5月25日

珠海检验检疫局国家精细化工品检测重点实验室高级顾问

2010年9月

中国科学院西北特色植物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2014年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4年—2019年

全国仪器分析测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

2015年11月18日

《轻工学报》学术顾问

2016年11月28日

南开大学杨石先讲座教授


中国色谱学会理事长


《色谱》杂志主编


《分析化学》《J. Chromatography A》杂志编委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张玉奎主要从事色谱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为中国色谱学科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评)

张玉奎院士从60年代就从事色谱分析工作,他被尊称为继卢佩章院士之后的新一代中国色谱学科领路人,中国色谱产业化的“铺路人”。(暨南大学药学院评)

人物影响

张玉奎创新英才班

2019年5月22日下午,河北大学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与保定一中共建张玉奎创新英才班揭牌仪式在保定一中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玉奎,保定市政府副市长杨伟坤,河北大学副校长申世刚、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保定市教育局和保定一中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出席揭牌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