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单

淘名人>名人百科>张洪杰简介

张洪杰简介

淘名人 2024-02-10 08:09 热度:

张洪杰

张洪杰,1953年9月22日出生于吉林榆树,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化学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78年张洪杰从北京大学化学系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1985年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硕士学位;1993年获得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博士学位后回到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1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9年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学术带头人;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洪杰长期从事固体化学、稀土材料的基础与应用研究,他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过渡金属复合氧化物、稀土化合物及稀土/高聚物杂化功能材料的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等领域。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洪杰

外文名:Hong-jie Zhang

国籍:中国

出生地:吉林省长春市榆树市

出生日期:1953年9月22日

毕业院校: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稀土有机-无机杂化发光材料》、《纳米材料前沿 稀土纳米材料》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5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53年9月22日,张洪杰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下辖榆树市。

1970年12月,张洪杰参加工作。

1974年,张洪杰考入北京大学化学系。

1978年2月,张洪杰从北京大学毕业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催化实验室工作,担任研究实习员。

1982年2月,张洪杰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苏锵教授(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稀土锑酸盐合成、组成、结构及发光性能的研究。

1985年2月,张洪杰研究生毕业,获得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理学硕士学位,并留所工作,从事稀土化合物发光性能的研究。

1989年9月,张洪杰前往法国波尔多第一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Hagenmuller教授,主要从事过渡金属氟氧化合物发光性能的研究。

1993年10月,张洪杰从波尔多第一大学毕业,获得固体化学、材料科学博士学位,之后回到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稀土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展开阅读全文 ∨

主要成就

张洪杰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洪杰发展了快速溶胶-凝胶制备新方法,解决了稀土杂化发光材料稳定性差的难题, 获得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稀土杂化发光材料;系统研究了稀土离子发射强度、能量传递与环境温度之间的关系,解决了稀土发光材料温敏涂层全表面精确测量和快速获得模型表面热流分布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制备出一系列超高声速飞行器风洞测温的稀土发光材料;探索了稀土离子对交流LED发光的影响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了交流LED频闪的难题;获得了交流LED稀土荧光粉和器件制备的专利技术,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系统地研究了稀土镁合金相结构和相图与性能的关系,发明了下沉阴极电解法,制备了系列稀土镁中间合金;突破了大尺寸无缝挤压新工艺,满足了国家的重大需求。

承担项目

截至2016年12月,张洪杰先后主持了国家攀登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国家基金委重点基金、中国科学院院长基金等多项课题,担任

展开阅读全文 ∨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


中国稀土学会发光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


《无机化学学报》第7届编辑委员会副主编


《发光学报》及《应用化学》编委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

2017年5月

长春市院士专家联合会会长

2017年9月6日

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二届理事会会长

2018年5月21日

华东理工大学名誉教授

展开阅读全文 ∨

人物评价

张洪杰院士在固体化学、稀土材料的研究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华东理工大学评)

张洪杰在稀土化学及新材料领域多年耕耘取得了重大成就,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稀土网评)

张洪杰通过对合金结构与性能及相图的系统基础研究,阐明了稀土强化镁合金的作用机理,突破了稀土镁中间合金关键技术,率先在中国国内实现了稀土镁合金产业化,相关产品已经成功地用于国防军工及民用领域。(上海交通大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