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人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徐如人
外文名:Ru-ren Xu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上虞市
出生日期:1932年3月16日
毕业院校:交通大学
职业:教学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分子筛与多孔材料化学》、《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
主要成就: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2003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32年3月16日,徐如人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县下管镇。他5岁的时候,抗日战争爆发,为逃避战火,他与2岁的弟弟随父母内迁到浙西南山区的云和、永康一带。抗战胜利后,他们举家迁回杭州。
1949年,徐如人考取了复旦大学化学系,并在复旦完成了大学一年级的课程。
1950年,徐如人通过严格的考试转学到了交通大学化学系。
1952年10月,徐如人从交通大学提前毕业,只身来到东北人民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化学系无机教研室任教,先后担任助教(1952年—1955年)、讲师(1955年—1978年)、副教授(1978年—1979年)、教授(1979年晋升)、博士生导师(1984年被聘),化学系主任、合成与催化研究所所长。
1958年,徐如人从复旦大学进修结束后返回吉林大学。
1969年12月至1972年12月,徐如人一家被下放到吉林省扶余县三井子公社插队落户。
1972年12月,吉林大学开始复课,由于师资短缺,
主要成就
徐如人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徐如人对分子筛晶化机理提出了比较全面的见解,首次应用高能电子衍射确证了液相内晶核的生成与结构,开发出了一系列分子筛液相导向剂(其中高温Y型与L型已获发明专利权);提出了ZSM-5晶化时模板分子的正电四面体模型;提出了晶化过程中自发成核与非自发成核两大类型的晶化动力学模型以及转晶机制。对新型无机微孔物的开发有重要贡献,首次合成磷酸镓、砷酸铝、砷酸镓、硼酸盐、钛酸盐、氧化锗与锗酸盐等6大系列全新微孔晶体60多种,将骨架组成元素由传统的Si 、Al、P扩大到Ga、B、Ge、As、Ti等,并打破了骨架的一级结构单元仅为TO4的传统观念,开拓了这一领域。他还开辟了一些新的无机合成路线,并已合成出一批全新的化合物,用水热合成代替高温固相合成路线,合成高纯均相的无机功能材料。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9月,徐如人在中国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5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6部。
出版日期 | 名称 |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1983年至200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六、第七、第八、第九届) |
1998年 | 国际分子筛协会(IZA)执行理事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三届化学学科评审组成员与召集人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第三届委员会委员 | |
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顾问委员 | |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稀土化学与物理重点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 |
英国皇家化学会主办的《国际材料化学》杂志顾问编委 | |
国际杂志《微孔材料》顾问编委 | |
美国《催化快报》顾问编委 | |
《催化前沿》、《无机化学通讯》、《微孔与介孔材料》与《固态科学》等国际学术杂志编委或顾问编委 | |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中英文版)、《无机化学学报》与《应用化学学报》副主编 |
个人生活
徐如人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父亲徐浩抗战期间任浙江省国民党省党部书记长,母亲刘谱人曾执教于浙江省立高级助产学校,并担任过该校校长。1948年,他的母亲当选为国民党首届民选立法委员,受当时战争形势及政治环境所迫,母亲不得不跟随国民党政府迁往台湾。最后,徐如人和弟弟选择留了下来。
1952年徐如人与庞文琴分别从交通大学与东北师大三年提前毕业分配到东北人民大学,一起参加了化学系的创建工作。1960年1月,徐如人和庞文琴在长春举行了简单的婚礼。两人育有一子两女,长子徐鹰,长女徐雁,次女徐红。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由于他的出身与在台湾母亲的问题,他被当时的“群专”组织以“特嫌”的罪名进行关押、隔离审查和批斗。一年多的关押,使他的精神几至崩溃,当时他甚至想到了自杀。被隔离审查了13个月后,学校革委会根据上级“五七道路”指示,把他放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进行劳动改造,庞文琴不离不弃,携儿带女与徐如人到农村
人物评价
徐如人是中国“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创建者与奠基人,水热合成化学的开拓者。他在分子筛的合成化学与晶化理论、无机微孔晶体合成化学、结构与性能、以及其分子工程学的研究、水热化学等领域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为中国在上述研究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做出了重要贡献。(《中国科学报》评)
人物影响
捐赠图书
2016年10月11日,是徐如人在吉大工作第65个年头。为纪念这一特殊的时刻,徐如人将自己与妻子庞文琴教授以及他们子女(徐鹰和徐雁教授)所有著作28本捐赠给学校图书馆作为永久收藏,以表达对学校的这份情感。
庞文琴、徐如人教育基金
2017年9月16日,吉林大学71周年校庆的日子,徐如人把他与庞文琴教授一生的积蓄500万元全部拿出来捐赠给学校,设立“庞文琴、徐如人教育基金”,用来支持无机合成化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