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毅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谢毅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省阜阳市
出生日期:1967年7月23日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3年获得IUPAC化学化工杰出女性奖 2015年获得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 2015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籍贯:安徽安庆
人物经历
1978年,谢毅考入阜阳一中初中部,初中三年一直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1981年,从阜阳一中初中部考入本校高中部一年级三班。
1984年,考入厦门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专业。1988年,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合肥一家化工厂当助理工程师。
1992年,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系研究生,师从钱逸泰院士。
1996年5月,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任教,先后担任副教授(1996年11月-1998年11月)、教授(1998年11月-)、无机化学博士生导师(1999年4月)。
1997年9月,前往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
1998年7月,从美国回到中国,11月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1999年,谢毅的博士论文《纳米材料的溶剂加压热合成、结构及性能》被国务院学位办公室和国家教育部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3年,谢毅作为学术带头人主持化学科学部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谢毅的研究方向为:无机纳米功能材料的可控合成、结构及性质;新的无机合成反应的设计和实现。截止到2016年,谢毅已以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00篇,包括Nature,NatureCommun.(6),J.Am.Chem.Soc.(23)、Angew.Chem.Int.Ed.(20)、Adv.Mater.(17),Acc.Chem.Res.(2)和Chem.Soc.Rev(4)。SCI引用超过18000次,通讯作者统计的H因子76。
谢毅提出了将溶剂热合成技术发展成制备III-V族非氧化物的普适性方法,有关工作发表在Science(1996,第一作者),这方面的工作入选了无机专业教科书,该系列工作获得2001年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谢毅注重从固体化学的基本原理出发,从物质的内在特征结构为导向来控制它们的生长,同时建立和发展了系列结合特征晶体结构和特征模板导向的二元协同
社会任职
时间 | 任职 |
---|---|
2003年-2004年 | 《科学通报》特邀编辑 |
2003年01月- | 《无机化学学报》编委 |
2006年01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编委 |
2004年01月-2009年12月 | 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基金学术带头人 |
2005年07月-2007年09月 | 《Dalton Transactions》国际咨询编委会委员 |
2009年02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六届) |
2009年03月-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 |
2013年06月- | 《Inorganic Chemistry Frontiers》副主编 |
2013年07月- | 《Materials Horizons》顾问 |
2015年06月-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第七届) |
2016年01月-2018年12月 | 《J. Am. Chem. Soc.》顾问编委 |
2016年01月-2018年12月 | 《Angew. Chem. Int. Ed.》顾问编委 |
—— | 中国化 |
人物评价
谢毅在利用纳米固体化学原理寻找新型能源材料,发现二维超薄半导体在提高光电、热电转换效率方面的工作潜力方面做出贡献。(2015年世界杰出女科学家成就奖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