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祥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王梅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60年9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2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0年9月,王梅祥出生于上海市。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毕业并获得理学学士学位。
1983年8月—1986年8月,在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工作。
1986年9月—1989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89年7月—1992年3月,就读于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毕业并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1992年4月—1993年12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93年12月—1997年6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1994年—1997年,在英国桑德兰大学(UniversityofSunderland)从事博士后研究。
199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1997年7月—2009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1998年5月—2009年5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2000年4月—20
主要成就
王梅祥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王梅祥长期致力于全新功能化大环分子杂环芳烃、冠芳烃和锯齿型环带(芳)烃分子的设计与合成、结构与反应、识别与组装,生物转化和生物催化、有机合成化学及烯胺化学等方面的研究。
王梅祥致力于探索新型大环与发展超分子化学,建立和发展了具有鲜明结构和性能特色的冠芳烃和杂杯芳烃的大环与主—客体化学体系,阐明了阴离子—π非共价相互作用的普遍性、强度、结构特征及阴离子—π作用的协同性,探究高价芳基铜的结构与反应, 提出了“跨湾构桥”创新合成策略,突破了锯齿型环带烃分子的合成难点。
承担项目
截至2021年11月,王梅祥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了多项重点科研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获奖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
1994年 | 杂环烯酮缩胺的合成和研究 |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二) |
2003年 | 电化学STM对手性分子的识别 | 中国分析测试协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四) |
王梅祥人才培养
教育思想
王梅祥认为:要真正把科学研究做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03年3月—2008年3月 |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委员 |
2013年3月—2018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
2018年3月—2023年3月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 |
2018年12月 | 清华大学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 |
中国化学会超分子专委会主任 | |
分子识别与选择性合成实验室主任 | |
国际杯芳烃大会顾问委员 | |
2022年7月 | 当选2021年中国化学会会士 |
2022年12月 | 中国化学会超分子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
2023年 |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常委 |
人物评价
王梅祥是矢志创新、励志报国的科研工作者,也是春风化雨、诲人不倦的教育工作者。从中科院到清华,从科学家到教育者,他始终在化学这一科学与艺术结合的世界里不断探索,在科技立国、人才强国的征程上不断迈进。(清华大学新闻网评)
王梅祥在均相催化领域的选择性控制与催化等核心科学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华中师范大学本科生院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