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立骏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万立骏
国籍:中国
出生地:辽宁大连
出生日期:1957年7月
毕业院校:日本东北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管理工作者
代表作品:《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
主要成就: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政治面貌:中国共产党党员
人物经历
1957年7月,万立骏出生于辽宁大连。
1982年1月,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82年02月-1984年08月,在吉林省邮电工业总厂担任助理工程师。
1987年06月,从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获得工学硕士学位。
1987年07月-1992年02月,担任大连海事大学讲师。
1996年03月,从日本东北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
1996年04月-1997年09月,担任日本科学技术振兴事业团研究员。
1997年10月-1998年09月,担任日本北海道大学客座教授。
1998年10月-2000年03月,担任日本东北大学助理教授。
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并回到中国。
1999年09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
2004年02月-2013年0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分子科学中心主任。
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0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12年11月
主要成就
万立骏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万立骏发展了ECSTM的高分辨稳定成像技术和表面分子组装的系列方法,提出了基于不同相互作用的表面分子吸附和组装规律,并应用于表面分子组装、组装结构转化和原子分子迁移等基本物理化学问题研究。研究了多种类型手性分子的表面吸附和STM成像机制,为表面手性识别和结构研究提供了又一方法。在电化学和纳米科学的交叉领域进行研究,所发展的微纳复合结构和碳网络技术显著提高了纳米材料的电催化性能和电荷传输速率。
学术论著
根据2019年10月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显示,万立骏在包括Nature Comm., Acc. Chem. Res., PNAS, Angew. Chem., JACS等学术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
出版著作
出版日期 | 名称 | 作者 | 出版社 |
---|---|---|---|
2015.01 | 《纳米科学与技术 电化学扫描隧道显微术及其应用》 | 万立骏著 | 北京:科学出版社 |
2014.05 | 《固体表面分子组装》 | 万立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0年12月- | 中国科学院侨联主席 |
2012年11月-2017年10月 |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
2017年10月 | 中共十九大代表 |
2017年10月-2022年10月 |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副书记 | |
中国科学院分子纳米结构与纳米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 |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 | |
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筹)主任 | |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 |
中国科学院化学部常委 | |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负责人 | |
中国电化学委员会主任 | |
中国化学会副理事长 | |
中国侨联特聘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 |
《中国科学(化学)》主编 | |
大连理工大学、北京大学、日本东北大学、东京大学等大学兼职教授和访问教授 | |
2022年9月 | 中共二十大代表 |
2022年10月 | 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
2023年1月 |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
2023年3月 |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华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人物评价
作为学者,万立骏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担任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所长9年,他带领化学所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身为中科院侨联主席和中国侨联副主席,他尽职尽责,一心为侨;而在学生们的眼中,他是一位体贴、宽容却又一丝不苟的导师。(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评)
万立骏同志政治上坚定,有大局意识,熟悉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学术水平高,事业心强,行政领导能力突出,视野开阔,作风民主。(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三局局长喻云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