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振合简介
基本资料
中文名:佟振合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山东省梁山县
出生日期:1937年9月1日
毕业院校:美国哥伦比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现代物理有机化学》
主要成就: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性别:男
人物经历
1963年,佟振合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分子化学和物理系。
1963年09月—1974年04月,佟振合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
1974年04月—1979年09月,佟振合任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1979年09月—1983年09月,佟振合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化学系,并获得博士学位。
1983年09月—1999年09月,佟振合先后任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
1999年09月,佟振合进入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工作;同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09月,佟振合加盟山东大学。
主要成就
佟振合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佟振合利用超分子体系作为微反应器,在高底物浓度条件下高选择性地合成大环化合物提出在烯烃光敏氧化中得到单一类型的氧化产物的新方法。提出疏脂性的概念并证明其存在。研究了用硬链段连接的给体-受体分子内远程电子转移和三重态能量传递,用光化学和光物理相结合的方法为通过“化学键”进行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提供了成功的例证。
授权专利
时间 | 专利项目 | 作者排名 | 专利号 |
2015 | 一种基于微悬臂梁的检测杀虫晶体蛋白CrylAb的方法 | 第 4 作者 | ZL201210146515.3 |
2015 | 一种光反应器 | 第 5 作者 | ZL201210084322.X |
2015 | 一种低/常温光反应器 | 第 5 作者 | ZL201520028675.7 |
2019 | 一种包括多羰基异核双金属硫簇化合物的可见光光催化产氢体系及其应用 | 第 1 作者 | ZL 201710323093.5 |
2019 | 一种可见光催化合成吡咯-4-酮的方法 | 第 1 作者 | ZL 201610388 |
社会任职
时间 | 担任职务 |
---|---|
2011年08月01日—2013年08月01日 | 国际光化学委员会主席 |
2011年01月01日—2014年12月31日 | 中国化学会常务理事 |
2011年01月01日—2014年12月31日 | 中国化学会光化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
2011年01月01日— | 《Photochemistry and Photobiology》副主编 |
2011年01月01日— | 《影像科学与光化学》主编 |
2008年12月31日—2018年12月31日 | The Asian and Oceanian Photochemistry Association(APA)理事 |
2007年01月01日— | 《Journal of Physical Organic Chemistry》编委 |
2004年12月31日—2013年12月31日 | 《Chemistry - An Asian Journal》编委 |
2000年01月01日— | 《Journal of Photochem |
人物评价
佟振合在利用微反应器控制光化学反应的选择性以及超分子体系中光诱导电子转移和能量传递的研究中做出了贡献。(亚洲及大洋洲光化学学会成就奖评)
佟振合有着渊博的学术知识、高尚的学识修养。(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评)
佟振合是中国光化学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评)